中药鉴定学基础知识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一章 概论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中国药典》简介: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三)显微鉴定 显微制片包括横切片或纵切片、表面制片、 粉末制片、解离组织片、花粉粒与孢子制片、磨 片制片、含粉末药材的制剂显微制片等。 (四)理化鉴别:物理常数、一般理化鉴别、 色谱法、分光光度法 (五)其他: 四、中药鉴定的内容 方法: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 化鉴定。 真实性鉴定、安全性鉴定和质量评价。 (一)真实性鉴定 中药有害物质: 1、内源性有毒有害物质及检测: 常用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 管电泳及其与质谱联用的技术 (二)安全性检测 三氧化二砷 信石(砒霜) 三氧化二砷(杂质) 雄黄(不得深于标准砷斑) 可溶性汞盐 朱砂 强心苷 桑寄生 斑蝥素 斑蝥 士的宁(马钱子碱) 马钱子 苦杏仁苷 苦杏仁 双酯型乌头碱 (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 川乌、草乌(≤0.040%) 附子(≤0.020%)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代谢产物吡咯 猪屎豆、野百合、千里光、款冬 马兜铃酸(细辛≤0.001%) (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细辛 有害物质 药 材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2、外源性有害物质及检测 包括: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量、黄曲 霉毒素、二氧化硫等。 重金属元素:铅、镉、汞、铜。 有害元素:砷 有机氯类农药包括:六六六(总BHC)、滴滴涕 (总DDT)及五氯硝基苯(PCNB)。 有机磷类农药包括:敌敌畏、乐果、对硫磷、 二嗪农、久效磷等。 除虫菊酯类农药包括: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及 溴氰菊酯等。 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芒硝 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石膏 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冰片 古蔡氏法或二乙基二硫代 氨基甲酸银法 砷盐 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 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 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 白芍、甘 草、 黄芪、西洋参、 丹参、金银花、 山楂、枸杞子、 阿胶 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 法和电感 耦合等离 子体质谱法 重金属 及有害 元素 (铅、 镉、 汞、铜、 砷) 限 量 涉及药材 检测方法 外源性 有害物质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硫磺熏蒸处理过的药材及饮片 蒸馏法 二氧化硫 药材每1000g含黄曲霉毒素B1不得过5μg,含黄曲霉毒素G2、G1、B2和B1的总量不得过10μg 桃仁、陈皮、酸枣仁、僵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曲霉毒素 含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甘草、黄芪 气相色谱法 农药残留 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芒硝 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石膏 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 地龙 不得过百万分之五 冰片 硫代乙酰胺 或硫化钠 显色反应比色法 总重金属 * 2014年5月9日 (总论篇)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古代中药鉴定学知识与本草 第三章 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 第四章 中药的鉴定 主 要 内 容 第一章 概论 一、概 念 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 制定中药品质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 科。(也是一门研究中药的鉴定方法和质量标准 的应用学科) 二、研究对象 中药鉴定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包括中药材、 饮片和中成药。 三、目的 确保中药品种正确、质量优良、安全、有效、 稳定、可控。 四、使中药材品种混乱和复杂现象严重,其 主要原因有4个: (1)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 (2)本草记载不详,造成后世品种混乱; (3)有的中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品种发生 了变迁; (4)一药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 五、真伪优劣的含义: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中药 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中 药的品种以及以非药品冒充中药或以它种药品冒充 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即质量优良,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质量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即劣药,是指不符合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