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5,48(16):3101-3111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5.16.001
中国玉米地方品种种族的遗传变异评估
1, 2 2 2 1, 2 3 2 2 3 2 2
刘志斋 ,吴 迅 ,李永祥 ,丁晓雨 ,王凤格 ,石云素 ,宋燕春 ,赵久然 ,黎 裕 ,王天宇
1 2 3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重庆 400715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 )
摘要:【目的】通过 DNA 水平的分子评价,明确中国玉米 9 个种族的遗传变异,并揭示各种族之间的遗传关
系与群体分化特性,为中国玉米种族的形成与演变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为种族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利用覆盖玉米全基因组的55个SSR 标记,对基于中国库存玉米所划分的9个玉米种族的224 份代表性材
料进行分子鉴定。获得所有标记的片段长度数据后,利用PowerMarker软件(V3.25)中的Summary模块计算224
份材料的平均等位变异、基因多样性与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并通过重
取样策略,利用Wilcoxon秩和测验分析了9个种族在相同样本容量水平上3个遗传多样性参数的差异水平。利用
PowerMarker 软件中的 Phylogeny 模块计算了 9 个种族的欧氏距离,并以此进行种族的聚类分析;利用该软件中
的 Structure 模块对 9 个种族进行分子变异分析(analysis of molecular variance,AMOVA),并计算各种族的
群体分化系数(FST ),以此进行各种族群体分化检测。【结果】55个SSR 所检测到的中国9个玉米种族的等位变异、
基因多样性与PIC等3个多样性参数的幅度分别为4.42—7.64个/位点、0.5788—0.6532与0.5334—0.6117,平
均值依次为 11.53 个/位点、0.6315 与 0.5953。西南黄色硬粒种族与衍生种族的平均等位变异相对较高,但基于
重取样的分析结果表明这 9 个种族在这 3 个多样性参数上的差异均不显著(P >0.05)。聚类结果显示,9 个种族
分成了3个类群,其中爆裂种族形成1个独立类群,3个北方种族形成1 个类群,剩下的5个种族(3 个西南种族、
1个糯质种族、1个衍生种族)形成1个类群。AMOVA分析结果表明,9个种族之间的分子变异程度约为3%,远小
于这些种族内部所检测到的分子变异(50%)。9 个种族的群体分化系数(FST )为 0.29%—7.63%,其中,西南白色
硬粒种族与南方糯质种族、西南马齿种族与西南黄色硬粒种族、西南马齿种族与衍生种族之间的FST 均相对较小,
分别为0.29%、0.70%与0.80%,说明其遗传关系更近。【结论】在长期的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过程中,中国玉米9
个种族蕴藏丰富的遗传变异。西南白色硬粒种族与糯质种族之间的分化程度远低于其他种族,前者在糯玉米资源
的起源进化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西南黄色硬粒种族和西南马齿种族与衍生种族之间的分化程度很低,表明这 2
个种族对衍生种族的形成可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玉米;种族;SSR;遗传变异
Assessment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Different Races of
Maize Landraces in China
1, 2 2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