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红恩 阿根廷共和国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海岸线长4000余公里。面积278万平方公里。人口 3700万(素质较高的劳动力)(2000年)。其中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阿根廷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占全国总面积1/4的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 土地肥沃,地势平坦,这为阿根廷发达的农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 2001年粮食总产量为6748万吨,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之一 农业 潘帕斯大草原还集中了全国80%的牲畜。1999年阿根廷牛存栏4905.67万头,屠宰量1241.14万头,牛肉产量265.2万吨,出口33.8万吨,出口收入为6.5亿美元。同年羊存栏1710.53万头,年屠宰量47.3万头,产羊毛6.5万吨。1999年阿根廷牛羊及其肉类出口收入达19.34亿美元。由于拥有发达的农牧业,阿根廷是世界粮食和肉类的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世界粮仓肉库”之称。 畜牧业 自然资源 阿根廷还拥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银、铀、铅、锡、石膏、硫磺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稀有金属铍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二, 铀矿资源储藏量2.94万吨,名列拉美之首, 除此以外,目前已查明的蕴藏量还有:石油4.11亿吨,天然气6886亿立方米,煤炭6亿吨,铁3亿吨。 渔业 阿根廷拥有5000多千米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海湾和温和的气候为阿根廷提供了许多不冻港。同时还为阿根廷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渔业资源丰富。1991—1996年,渔业是阿根廷第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增长率为214%。1999年捕鱼量达101.28万吨,出口收入为5.05亿美元。 2000年捕鱼量达85万吨,出口收入为5.9亿美元。 ﹦ ﹦ 2 阿根廷 日本 芬兰 挪威 意大利 瑞典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 政局稳定 人均收入约为3 797 美元 高于法国的3 485 美元 和德国的3 648 美元 但1930年发生政变以后,阿根廷结束了70年的政治稳定局面 经济发展也受到严重影响。但即便如此,在1950 年, 阿根廷的富裕程度仍领先于日本, 与意大利、奥地利和德国大致相当。 20 世纪30 年代大萧条以后, 阿根廷开始重视工业建设 工业 食品加工业 装配业 40 年代初,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超过农业 但在50 年代以前, 阿根廷的工业基本上是以(1)食品加工业和简单的装配业为主。50 年代以后, 政府才开始重视重工业、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 内向发展是阿根廷(2)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主要特点。为了扶持制造业, 政府采取了(3)高筑贸易壁垒的措施, 使本国“幼稚工业”处于基本上没有外来竞争的环境中。 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固有的缺陷与20世纪80年代初不利的外部环境结合在一起,1982年终于使阿根廷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在被称作“失去的10年”的80年代, 阿根廷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20.7% , 而(4)通货膨胀率则居高不下,1989年高达4 924%。1989年梅内姆上台后, 虽然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但通胀问题依然很严重。1991年卡瓦略出任经济部长以后,阿根廷开始实行以(5)比索与美元固定兑换率为基础、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1991—1998年年均增长率达6%。受(6)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阿根廷经济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滑坡。德拉鲁阿总统执政后,推出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的措施,但收效甚微。2001年,阿根廷经济连续第四年衰退,国家风险指数突破4000点,偿债压力陡增,工业生产严重下滑,银行存款大规模流失。为避免金融系统崩溃,政府于12月1日宣布冻结银行储蓄存款的紧急经济措施,引发大规模社会骚乱并最终导致联合政府跨台。 阿根廷原来贫富差距相对较小,相当一部分居民属中产阶级。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从1980年的13%增至2001年的44%,(7)失业、半失业人数高达700万。自1991年实行固定汇率政策以来,(8)贫富差距日益扩大。40%贫困阶层人均月收入从80年代初的273美元减至267美元,10%最富裕阶层人均月收入却从同期的2380美元增至2561美元。 2002年1月杜阿尔德出任过渡总统之后,对危机重重的阿根廷经济进行大胆变革,废除联系汇率体制,将比索大幅度贬值,并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要求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同时继续实行金融管制的政策。但他的改革并没有使阿根廷的经济好转。2002年,阿根廷经济经历了1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经济下降了11%,失业率高达24%,全国51.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经济危机已达到极点 自从基什内尔执政起,政府大力实施税收改革,打击逃税,增收节支,严格财政纪律,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