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docVIP

“人本”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本”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doc

“人本”视野中的大学生诚信教育   摘要: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凸显,诚信教育机制构建亟待解决,从“人本主义”视域探讨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建立全方位、系统化的教育模式,促进诚信教育实践效果的发挥。   关键词:人本主义;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159-02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即为“以人为本”。在我党大力号召“以人为本”的背景下,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正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主流内容。在此种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日益凸显,诸如考试舞弊、就业毁约、信用卡欠账等。因此,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分析一系列诚信缺失现象和原因,我们可以得出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相关原则及具体应用范式,从而为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供参考。   一、人本主义概念分析   “人本主义”概念是德语Anthropologismus的意译,也可译作人本学。词源为希腊语antropos和logos,意思为人和学说。西方人本主义的最早渊源来源于古希腊时期。“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的古希腊史诗,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对人的基本看法。”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Prothagorus是公元前5世纪提倡“以人为本”思想的先驱。他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衡量存在事物所以存在的尺度,也是衡量不存在事物所以不存在的尺度”。关于人本思想的另两位代表分别为苏格拉底(Socrates)和柏拉图(Plato)。   其中,苏格拉底的哲学研究对象为“人的精神自我”,他主张人首先要认识自我,强调完善品格,通过知识来形成美德。在对教育的论述中,他提出著名的“产婆术”,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他提出建设理想的新世界的设想。他认为,人只有通过反思自我,才能找到真理,才能探到事物的本质。此外,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也提出了自己对“人”的观点,这种观点运用到教育领域表现为自然主义教育观。他指出,教育应与人的发展相适应,按照人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相应的教育。由此,古希腊时期众多哲学家、教育家对“人”的性质的阐述可以看作是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最早起源。   中国古代诸多哲学家、教育家对“人”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看法。古代人本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管仲、孔丘等为代表。其中,管仲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管子·霸言》)的思想,强调统治者对普通老百姓的关心,对人的尊重。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此处的“性”即指人之先天素质,也就是说孔子认为人的先天素质没有很大差别。只是由于后天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才造成人的发展有重大差别,所谓“习相远也”正是这个道理。“性相近”说法的提出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明天赋优越的思想,认为人人有可能受教育。孟子提倡“性善论”,即从人性本善的角度出发说明教育对人的作用。孟子所指的人性是“仁义礼智”之类的道德属性,指出“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这四种善端构成了人的本性。荀子认为“人性恶”,提出了“性恶论”。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了批评,认为孟子的根本错误在于不懂“人之性伪之分”,把应当属于后天的“伪”的范畴的东西也归于本然的人性了。在他看来,后天的“伪”即通过行动来完善自我,是改变最初任性的一个基本途径。而他所谓人性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是人的先天素质、自然状态,它完全排除后天人为的因素。“性者,本始材朴也”,“是无待而然者也”,不需要任何的前提条件。孔、孟、荀三人虽然从不同角度阐述“人性”,但其本质在于提倡尊重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也表明了党中央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中,坚持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诚信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   1.诚信教育机制构建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中共中央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其核心为以人为本,因此,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首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学生作为独立主体,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体现出人的诸多主观能动性,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大学生尚处于心智发展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因此,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能力相对不成熟。在构建诚信教育机制时以大学生为本,综合考量其身心发展特点。美国当代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教育思想家罗杰斯提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