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降糖药护理ppt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口服降糖药护理ppt精要.ppt

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分泌科 张本霞 常用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促泌剂 常用磺脲类药物及作用时间 常用口服降糖药 双胍类常用药物 双胍类 双胍类 双胍类药物不良反应 常用口服降糖药 a-糖苷酶抑制剂 a-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口服降糖药 胰岛素增敏剂的代表药物 总结各种药物的服药时间 降糖药物疗效比较 Nathan DM,et al.Diabetes Care 32:193–203 HbA1c最大下降幅度(%) 胰岛素 二甲 双胍 磺脲类 格列奈类 TZDs 艾塞 那肽 普兰 林肽 DPP-4 抑制剂 糖苷酶 抑制剂 -0.8 -1.0 -1.4 -1.5 -1.0 -0.8 -2.0 -3.5 -2.0 0 -1.0 -2.0 -3.0 HbA1c最大下降幅度(%) 饮食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蔗糖。淀粉和蔗糖(双糖) 均不能直接被肠壁细胞吸收,需要在小肠绒毛上的多种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下生成单糖(葡萄糖及果糖) 后才能被吸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竟争性地抑制小肠上断的上皮细胞内的α-葡萄糖苷酶,减少淀粉向单糖的转化,使单糖的形成速度减慢,从而延缓 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只是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峰值降低,并不影响总体吸收量及营养物的吸收。 磺脲类最大的副作用是低血糖 ,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物代谢慢,应警惕低血糖 ,甚至是严重或顽固性低血糖。 70岁以上的病人慎用。 磺脲类降糖药使用中,中等程度的体重增加较常见。 磺脲类普通剂型宜餐前30分钟服,缓释剂型宜餐时服用(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缓释片) 注意药物继发性失效:治疗初期有效,经过一定时间后降血糖作用逐渐减弱,需要加大剂量。一般发生磺脲类口服药治疗一年以上。 口服药使用量已达到日最大剂量空腹血糖大于10mmol/L,pBG大于14mmol/L,有可能发生继发性失效。 又称餐时血糖调节剂 代谢产物小于8%经肾脏排泄,所以肾功能不全时药物不会蓄积 快速恢复到基础状态 诺和龙?的服药方式灵活方便: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 增加外周组织:肌肉、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并加速葡萄糖的无氧孝解,减少小肠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 外周组织无氧孝解增强,乳酸生产增加,因此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 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结肠部位未被 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导致腹胀、腹痛、腹泻。 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反应:在治疗开始阶段,部分患者可能会因碳水化合物在肠内发孝增加,而引起腹胀、腹泻等不适。 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并随疗程的继续而减轻,甚至消失。 增加外周组织: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摄取,促进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胰岛素促泌剂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使空腹和餐后的胰岛素释放都增加,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胰岛素促泌剂多用于有一定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患者。但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耗竭。 先决条件是胰岛β细胞还有一定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随着病程的延长磺脲类可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耗竭。 瑞格列奈主要的副作用为轻度低血糖*,通过给碳水化合物较容易纠正。 分散片加水分散后吞服,由于分解彻底也更利于吸收,也可口服或咀嚼服用 。 2型糖尿病是由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共同影响的疾病 *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是近2年才应用于临床的, 新的降糖药,是一种肠促胰素, 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多重病理机制导致高血糖 改编自DeFronzo RA. Diabetes 2009;58:773–795. ?Wolters Kluwer Health 胰岛α细胞 葡萄糖重吸收增加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 肝糖生成增多 神经递质功能障碍 葡萄糖摄取减少 胰岛β细胞 肠促胰素反应减低 高血糖 胰岛素分泌受损 双胍类 胰岛素 增敏剂 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 促泌剂 胰岛素促泌剂发展历程 第一代SU 第二代SU 第三代SU 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 20世纪6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用于临床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用于临床 甲苯磺丁脲 氯磺丙脲 格列本脲、格列齐特 格列吡嗪、格列喹酮 格列美脲 非SU胰岛素 促泌剂 瑞格列奈 那格列奈 磺脲类(SU) 格列奈类 作用机制 胰岛素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