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分析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现状分析讲解.ppt

目 录 (1)立足国内银行业实际,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成果,完善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基于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实际,坚持行之有效的监管实践,借鉴《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提升我国银行业稳健标准,构建一整套维护银行体系长期稳健运行的审慎监管制度安排。 (2)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 (3)监管标准统一性和监管实践灵活性相结合。 (4)支持经济持续增长和维护银行体系稳健统筹兼顾。 (二)、提高银行业审慎监管标准 根据《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确定的银行资本和流动性监管新标准,在全面评估现行审慎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提高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建立更具前瞻性的、有机统一的审慎监管制度安排,增强银行业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1.强化资本充足率监管 (1)改进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一是严格资本定义,提高监管资本的损失吸收能力。将监管资本从现行的两级分类(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修改为三级分类,即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严格执行对核心一级资本的扣除规定,提升资本工具吸收损失能力。二是优化风险加权资产计算方法,扩大资本覆盖的风险范围。采用差异化的信用风险权重方法,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明确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提高交易性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场外衍生品交易等复杂金融工具的风险权重。 (2)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将现行的两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一级资本和总资本占风险资产的比例分别不低于4%和8%)调整为三个层次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一是明确三个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5%、6%和8%。二是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包括:2.5%的留存超额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超额资本。三是增加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附加资本要求,暂定为1%。新标准实施后,正常条件下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低于11.5%和10.5%;若出现系统性的信贷过快增长,商业银行需计提逆周期超额资本。 (3)建立杠杆率监管标准。引入杠杆率监管标准,即一级资本占调整后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例不低于4%,弥补资本充足率的不足,控制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银行体系的杠杆率积累。 (4)合理安排过渡期。新资本监管标准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和2016年底前达到新的资本监管标准。过渡期结束后,各类银行应按照新监管标准披露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 2.改进流动性风险监管 (1)建立多维度的流动性风险监管标准和监测指标体系。建立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流动性比例、存贷比以及核心负债依存度、流动性缺口率、客户存款集中度以及同业负债集中度等多个流动性风险监管和监测指标,其中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融资比例均不得低于100%。同时,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多情景、多方法、多币种和多时间跨度的流动性风险内部监控指标体系。 二.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管理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体系的核心是金融系统,金融系统的核心是银行系统。银行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银行系统运行的质量好坏、效率高低,已经成为衡量经济社会是否平稳运营的标志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业全球化、一体化步伐加快,金融技术和衍生产品飞速发展。使得商业银行的市场业务及风险特征发生了空前变化。应金融业发展趋势,我国也加快了现代商业银行体系的建设。 在这种宏观背景下,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即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日趋重要。 (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我国研究现状 银行资本,从其内涵的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账面资本、监管资本、风险资本、经济资本。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即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资本金和资产结构等方面,来实现合理资产配置。 早在1958年,Modigliani与Miller提出著名的MM定理,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探究了负债和企业价值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形成的“权衡理论”,阐述了所得税和破产成本同时存在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1976年提出的资本结构的代理成本理论,着重探究代理成本是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在银行协议方面,从1988年起,不断修订的《巴塞尔协议》因其国际认可性不断增强,其协议内容也成为银行资本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风险度量的基础模型,其中包括VaR模型、主流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等。并出现了基于RAROC配置资本的理论和基于EVA配置资本的理论,两大资本配置理论。至此,基本形成了当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的主流理论。 相比之下,我国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方面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且早期的文献多为介绍性质,而少有深入研究。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此领域,在VaR的风险度量与经济资本分配标准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