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监测对象的监测方法-张小飞讲解.ppt

无线电监测对象的监测方法-张小飞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线电监测对象的监测方法-张小飞讲解.ppt

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无线电监测对象的监测方法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二、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方法探讨 三、针对大型活动无线电监测思路探讨 无线电监测对象的监测方法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二、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方法探讨 三、针对大型活动无线电监测思路探讨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1、幅度因素 2、带宽因素 3、时间因素 4、极化因素 5、信号的方向性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1、幅度因素 2、带宽因素 3、时间因素 4、极化因素 5、信号的方向性 1、幅度因素 a. 监测设备灵敏度 接收机灵敏度:三要素(带宽、所需信噪比、噪声系数)的影响 Simin = -174+ 10 log B + NF +(So/No)min b. 测向灵敏度 在给定测向时间(ms/μs)和允许摆动范围的前提下,能实施测向的最小信号电平。 放宽测向时间和摆动范围的要求,能够提升测向灵敏度。 测向灵敏度与信噪比、积分时间、测向带宽的关系 1、幅度因素 c. 监测天线增益 全向天线(半波偶极子/锥形):增益较低,带宽宽 方向性天线(对数周期,八木,喇叭):增益高但有方向性 根据监测任务不同,选用不同天线 d. 目标与监测站的距离 监测站的覆盖范围对于不同场强,不同频率的信号是不同的 对于小信号监测能力可视环境采用相应模型对覆盖进行估算(奥村模型、电联建议(P.1546)、自由传播) e. 目标的功率 大信号:广播、电视 小信号:手机上行、对讲机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1、幅度因素 2、带宽因素 3、时间因素 4、极化因素 5、信号的方向性 2、带宽因素 a. 监测设备的实时带宽 接收机(ESMB、EMx50、PR100等) 矢量分析仪、黑鸟等 台式/手持式频谱仪(RBW扫描) 测向接收机(190、195、05M、05E、ESMERALDA、XE) b. 监测对象的带宽 传统信号:(语音、模拟) 数字信号: 数字电视信号(2/8/16MHz、 OFDM 、 QAM16/32) 移动通信信号(GSM/200KHz、CDMA/1.23MHz、 TD-SCDMA/1.6MHz、WCDMA/5MHz) 宽带无线接入 (WLAN/22MHz) 脉冲雷达:气象、航空导航(一/二次雷达、DME) 理想情况:监测设备的实时带宽信号带宽或跳频/频率漂移范围 2、带宽因素 2、带宽因素 2、带宽因素 2、带宽因素 d.测向 什么是宽带信号? 2、带宽因素 时间:Δ t 2、带宽因素 常规窄带信号: 2、带宽因素 d.测向机常规测窄带信号测向 2、带宽因素 e:测向机“宽带”信号测向 2、带宽因素 2、带宽因素 一、针对信号的监测定位能力各因素探讨 1、幅度因素 2、带宽因素 3、时间因素 4、极化因素 5、信号的方向性 3、时间因素 a. 监测设备的速度 频谱仪 RBW扫频方式,RBW与扫描时间成反比,RBW大,在牺牲灵敏度及频率分辨率的基础上获得了较高速度;反之亦然。只有当信号的持续时间或飘移速度小于设备扫过该段带宽的时间时,信号的频谱特征才能得到完整的显示。 监测接收机 实时FFT、数字全景扫描(GHz)、信道扫描 测向系统 宽带(FFT)测向、扫描测向(对瞬态信号捕获能力有限,对于相对稳定的宽带信号可以测向)、 3、时间因素 b.信号 稳态信号:常发 波形稳定 中心载波固定 功率稳定 非稳态信号:中心频率漂移 带宽、功率随时间变化 波形变化(雷达) 3、时间因素 c.监测处理时间 通过增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