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核医学临床应用指南》
编写说明
在卫生部和中华医学会的领导之下,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
家编写了《核医学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和《核医学临床应用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规范》主要介绍核医学较为成熟的诊断治疗技术和方法。
《指南》在涵盖《规范》内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核医学诊断治疗的原理、操作
步骤、临床应用及评价,还就核医学的新进展进行探讨,使《指南》能较全面地
反映世界核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我国核医学的现状和水平。
《指南》共设24 章,其编写者主要是核医学分会的常委和部分委员,以及
国内一些优秀的中青年专家。每位作者所写的内容先后经过一位或多位著名的专
家、常委会成员、主审和副主审反复审查修改,最后定稿。因此,从参编人员和
编审程序上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先进性、代表性和权威性。
鉴于人类对生命活动认识的局限性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复杂性,对某些临床问
题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指南》力求反映目前的主流观点。在这知识爆炸的时
代,核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原有的方法与技术不断改进,新方法与新技术不断出
现,任何参考书都不可能穷尽所有这些新知识,所以《指南》决不排除或贬低未
被述及的其它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核医学技术和方法。
我们水平有限,所以《指南》难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切盼同道和广大读者
指出问题并提出补充修改意见,使本《指南》不断充实完善,对发展我国核医学
作出自己的贡献。
王世真
2003 年11 月
《核医学临床应用指南》编写过程说明
《核医学临床应用指南》编写者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常
委、部分委员和部分中青年委员组成。由王世真院士担任主审、历届
主任委员担任副主审、国内其他著名的核医学老专家担任审稿者。每
一部分书稿完成后,由2~3 位审稿者审查后进行修改,再由主审、副
主审审查,提出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最后由主编和副主编再次审查修
改后定稿。以上是本书的编写过程,特此说明。
致礼!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主任委员:陈盛祖
签字:
盖章:
2005 年元月16 日
《核医学临床应用指南》内容提要
本书系中华医学会委托核医学分会组织全国著名核医学专家编
写、审定的权威性临床应用指南。全书共24 章,分别介绍了核医学
仪器与质控、体外分析技术操作及质量控制、放射性药物制备与质控,
以及各系统疾病的核医学诊断与治疗。本书包括了成熟的在临床应用
较普遍的核医学理论和技术,也反映了核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本
书的出版有利于核医学临床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有利于促进学科
发展,是广大核医学工作者和相关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是医疗
事故鉴定和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依据。主要读者对象为临床医师、技
师、护理人员,核医学研究和教学人员,医疗管理、医疗事故鉴定、
司法人员及相关律师。
《核医学临床应用指南》1
第一章 核医学放射性测量仪器
核医学放射性测量仪器是用于探测和记录放射性核素放出射线的种类、数量、能量、时
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仪器。核医学放射性测量仪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射线探测器,利
用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效应,如电离电荷、荧光现象等,将射线的辐射能转变为
电子线路部分能处理的电信号。根据需要把探测器和最基本的电子线路,如前置放大器等封
装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单元,称为探头。二是电子线路部分,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和探
测器的特点而设计的分析和记录电信号的电子测量仪器,如放大器、脉冲幅度分析器、定标
器、计数率仪等。三是各种附加部件,该部分在仪器中起辅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