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入门四问》word同步练习.docVIP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入门四问》word同步练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人教版语文选修《入门四问》word同步练习.doc

入门四问练习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修纂(zuǎn)  奠定(diàn)底蕴(yùn) 扎扎实实(zā) B.载体(zǎi) 拓展(tuò)烙印(lào) 越堆越高(duī) C.阐发(chǎn) 祛除(qū)崛起(jué) 踌躇满志(chú) D.频繁(pín) 编撰(zuàn)衔接(xián) 提纲挈领(qiè)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体裁 崇高 内涵 承前起后B.顶盛 巅峰 颁布 著书立说 C.涌现 赋与 贬值 一脉相承D.相继 利弊 浮躁 责无旁贷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网上关于《阿凡达》的影评汗牛充栋,而多数人认为影片梦幻般的背景,包裹的是一个简单的反战、保护环境的故事。 B.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同中国共产党和衷共济、风雨同舟,这是民革必然的历史选择,是民革的光荣传统。 C.唐玉润语重心长地说:“艺术创作没有终南捷径,急功近利千万要不得。人一旦踏上了追求艺术的道路,就需要做好准备:只管耕耘别问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才能锤炼出好的艺术修为,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D.正是有这一些经历,再加上名师的指导,他的书画创作才开始升堂入室。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日常食物的药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研究人员从橘皮中发现某种能明显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的药用价值正被逐步推重。 B.国家明确规定了纳税人拥有的权利,首次把“知情权”放在权利的第一位,并且用“您”来称呼纳税人,这一改变立刻得到社会的赞许。 C.布匹面料制造商利用化学工程的研究成果,把大量蓝色、红色的轻薄梭织棉布投放市场,供那些生产预防免受紫外线伤害的产品的厂家选用 D.把身体的器官、血液像商品一样出售,人不仅自降为物的级别,人与人之间也失去了那种应有的尊重。5.下列各句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鲁迅的《摩罗诗力说》等都是承前启后的重要著作 长期闭关锁国的局面,被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所打破 在这方面,王国维和鲁迅的研究以及黄遵宪的创作与实践就很有代表性 近代是中国社会的又一个转型期 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如何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结合起来 A.   B.C. D. 二、课内阅读 阅读《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完成第6~8题。 6.下列有关阅读经典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为了养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文化风气,各行各业都有一些书需要大家来读一读,这些书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经典。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儒门经典,不可以读白文“四书”,必须读带注释的原文。 C.一般的人阅读史学作品,只读《史记》就可以了;文学方面,《诗经》中只要读《小雅》,《楚辞》中只要读屈原的《离骚》。 D.不少清末民初以来的20世纪学术大师们的著作是通向中国古代经典的桥梁,由他们进入古代经典,也许是终南捷径。 7.结合文本,请简要评述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应该如何对待多元文化。 8.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经典作品?请分条概述。三、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9~12题。 中华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 问:金老师(指北大教授金开诚),请问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与当前正在升温的“国学”是什么关系? 答:我想二者可以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以中华传统文化为研究与论述的对象,但“国学”研究偏重学术性,主要着眼于长远的成果积累与学术发展;古为今用则偏重于功利性,主要是想使传统文化的精华在现实中发挥有益的作用。 问:为了有效地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您是不是认为学术研究与古为今用这两项工作都应该有人来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这是为什么呢? 答:因为研究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终极目的毕竟还是为了使它在后世有用;假如不再有用,那就只能成为历史的陈迹了。在我的印象中,“古为今用”这句话已流行很久了,然而专家学者所做的大致上还是学术研究,主要是评估和考证两项工作。但评估的结论往往因时势的变化而变化,考证又往往流于烦琐而得不到公认的结论。但有一个问题却被长期忽略了,那就是学术研究只有专家学者在做,广大群众难以参与,渐渐地就对学术争议与评估“行情”不感兴趣;又因时代与风气的快速变化,更使群众与传统文化越来越疏远。这种情况又反过来影响到学术研究,使“学术著作出版难”,也使专家队伍后继乏人。 问:古为今用的事例肯定很多,但这如何能缩短广大群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呢? 答:我始终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体现在“经、史、子、集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