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高中语文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 粤教版必修4.pptVIP

精品 高中语文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 粤教版必修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 高中语文 第19课 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 粤教版必修4

谏太宗十思疏 什么叫古代散文 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比、对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 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代散文文体 一、史传    ⒈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 ⒉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汉书》。 ⒊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国语》《战国策》。 ⒋传:记录某人生平事迹。如《柳敬亭传》《张衡传》《种树郭橐驼传》。 ⒌记……事:着重记载正史所不予收录的遗闻逸事。如《记王忠肃公翱事》。 ⒍逸事: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如《左忠毅公逸事》。    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代散文文体 二、杂记    ⒈描写山川风物的杂记。如《石钟山记》《登泰山记》《虎丘记》。 ⒉描写人事的杂记。如《病梅馆记》《五人墓碑记》《项脊轩志》。 ⒊笔记文。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有志怪杂录、历史掌故、琐闻逸事、文艺随笔、资料考证、名物训诂、读书杂记等。如《搜神记》《世说新语》《梦溪笔谈》。 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代散文文体 三、论说 ⒈语录体:如《论语》《孟子》。 ⒉论文集:如《荀子》《韩非子》。 ⒊史论: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论经史,以论证为主。如《过秦论》《六国论》。 ⒋说:陈说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师说》《问说》。 ⒌原: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如《原毁》。 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代散文文体 四、序文 ⒈书序:也叫“叙”或“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前面。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伶官传序》《愚溪诗序》。 ⒉赠序: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如《送李愿归盘古序》《送东阳马生序》。 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代散文文体 五、奏议 ⒈疏: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如《谏太宗十思疏》《论积贮疏》。 ⒉表:臣下向君主陈述较为重大事件或陈请谢贺。如《出师表》《陈情表》。 ⒊对: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也叫“对策”。如《隆中对》。 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代散文文体 六、辞赋     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辞如《归去来兮辞》;赋有多种形式。骈赋如《登楼赋》《阿房宫赋》,文赋如《赤壁赋》《秋声赋》。   七、祭文     用以祭奠死者,一般要介绍死者生平及业绩,表达哀悼之情。如《祭十二郎文》《祭妹文》。   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代散文文体 八、箴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碑碣等上面用以警戒自己或称颂功德等的文字。如刘禹锡《陋室铭》。   九、书信   ⒈ ……书:写给他人的信。如《与吴质书》《与妻书》。 ⒉(答)……书:回复他人的信。如《报任安书》《答司马谏议书》。    字玄成。唐朝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太宗时任_______、检校侍中。领导周、隋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被称为“_______”所言多被太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唐太宗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1”闻”的对象是什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预留之远者,比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a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用古人的论述以_______ 的关系比作______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辨析下面多义词的词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王曰:“沛公安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不求闻达于诸侯 积累词语 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 载舟覆舟?? 第二课时 赏析第三自然段 理解十思内容及意义 文言知识积累 读准字音 求木之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0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