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 …………………………………………………………………… 2
0 绪论 4
1系统相关背景介绍 6
1.1 系统研究背景 6
1.2系统研究的意义 6
1.3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7
1.3.1 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7
1.3.2 国内外智能灯光发展概况 7
1.3.3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的优点 8
1.3.4 现有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分析 8
2 系统的设计方案 9
2.1系统设计要求 9
2.2系统设计 10
2.3功能描述 11
2.4系统硬件电路框图 12
3 系统硬件设计 12
3.1单片机最小系统 12
3.1.1 AT89C52芯片介绍 13
3.1.2晶振电路 17
3.1.3 复位电路 19
3.2光照强度检测电路设计 21
3.2.1光敏三极管功能 21
3.2.2光照强度检测模拟电路设计 22
3.2.3光照强度模拟检测电路 23
3.3人体检测电路设计 24
3.3.1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原理 24
3.3.2 信号处理电路 26
3.4 灯光控制电路设计 29
3.5光照强度显示部分 30
3.6 报警电路设计 32
4 系统软件设计 33
4.1软件设计的基本思想 33
4.2 逻辑控制 33
4.3软件设计流程图 35
4.4仿真环境介绍 35
4.4.1 Keil介绍 35
4.4.2 Proteus介绍 36
5 系统调试 38
5.1单片机系统调试方法及步骤 38
5.2仿真调试结果 39
6 总结与展望 42
6.1 总结 42
6.2 展望 43
7参考文献 44
8 附录 46
9 译文 49
10 原文说明 61
摘 要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电力、电子、智能楼宇等行业,微型计算机作为嵌入式控制系统的主体与核心,代替了传统的控制系统的常规电子线路。楼宇智能化的发展与成熟,也为基于单片机的照明控制系统的普及与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一些照明时间较长、照明设备较多的场所(如学校教室、商场等)其照明系统的使用浪费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有时在借助外界环境能正常工作和夜晚室内空无一人时,整个房间内也是灯火通明。这样下来,无形中所浪费的电能是非常惊人的。据测算,这种现象的耗电占其单位所有耗电的40%左右。因此,有必要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实施照明节能措施。这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而且会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针对公共场所用电浪费现象,以AT89C52为核心,提出一种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嚣和光照检测相结合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对光线的强弱和室内是否有人的判断自动实现开关灯,达到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智能灯光, 节能, AT89C52,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光照检测
Research and 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of intelligent lighting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the system of control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is widely applied in industry, agriculture, electric power, electron, intelligent building and so on. Microcomputer, as the subject and core of the embedded system of control, replaces the traditional system—electronic circuit.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have established the substantial foundation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ontrol system for lighting bas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