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生活中美的化学基础资料.ppt
第二章 生活中美的化学基础 (3.1.2)甘草甜素(亦称甘草酸或甘草皂甙)的甜度为蔗糖的250 倍,商品用的是二钠盐和三钠盐。甘草甜素常与蔗糖、葡萄糖等或糖精适量配合使用,可以得到合适的开口甜味。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卷烟等方面. 甘草甜素 (3.1.4)麦芽糖的制备方法是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淀粉水解形成的中间产物,其甜度是蔗糖的1/3 强。用作调味品的麦芽糖 称为饴糖,是麦芽糖和糊精的混合物。麦芽糖广泛用于面点制作和菜肴制作如烤乳猪、北京烤鸭等。 (3.1.3)蔗糖是由甘蔗、甜菜中提取制得。通常为白砂糖、绵白糖、冰糖、赤砂糖、红塘等,蔗糖是用量最多最大的甜味剂,它本身就是提供热量的营养素。 蔗糖 OH H H OH H HO H O H O O CH 2 OH H CH 2 OH OH HO H H CH 2 OH (3.1.5)木糖醇是由玉米芯或其他植物木质化纤维为原料,经水解、加氢等化学处理制得。木糖醇属于多元醇类,其甜度与蔗糖相近。木糖醇在生物体内能很好的被机体吸收和扩散到细胞内,但在代谢过程中,大部分的木糖醇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由肺部呼出,小部分从粪便中排除体外,仅有很小的一部分被机体吸收。因此,木糖醇可以作为糖尿病患者和高血压患者的替代品 玉米芯等水解生成木糖醇的反应: (C5H8O4)n + nH2O n C5H10O5 (3.2)人工甜味剂 (3.2.1)糖精(Saccharin、 邻磺苯甲酰亚胺):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500~700倍。若溶液中含有10-6 mol·L-1糖精则立刻感到甜度。若浓度超过0.5%时,则会产生苦味。糖精无营养价值,8~16小时全部排除体外。其味感变化是由下列反应所引起的: 糖精(苦味 ) (强甜味) (3.2.2)脲衍生物(Urea derivatives):对硝基苯羧化衍生物是新型的甜味剂如N -(p –硝基苯)- N’ -(β– 羟乙基)- 脲(Suosan),其甜度是蔗糖的700 倍,带有明显的苦味。其结构式为: Suosan 的化学结构 食品中的香属于嗅觉神经系统感知的信息。中国古代对香(臭)的早有认知,“五臭”和“五味”一样久远,它们的对应关系为: 五行:木 火 土 金 水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臭:膻 焦 香 腥 朽 在“五臭”中膻、焦、腥、朽都不是人们追求的美好境界,惟有“香”气才是人们追求的美感。在食品和化妆品中都是如此。 我国东汉文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的对臭的解释“禽走臭而知迹者,犬也”,“臭”由“鼻”和“犬”合成,而“香”是由“黍”和 “甘”构成,是谷类熟后的香气。由此看来,在食品中香和臭的讨论主要以香作为唯一的目标,即使臭豆腐之类的食品也是“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特质。 2.2.1 嗅觉与香感机制 能察觉出挥发性的、相对分子量低的物质分子的感觉细胞是嗅觉感受器神经元。人体感受器神经元位于鼻腔中一个相当小的区域,约为2.5cm2,约有5×106个嗅觉感受神经元细胞,它们感受食物中的各种挥发成分的嗅觉信息。 嗅觉感受器神经元细胞是一种蛋白质,当气味的香(臭)分子作用于其上时,使该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嗅上皮的表面电位等功能发生变化,实现与刺激相适应的神经兴奋。通过兴奋的传递,使神经中枢感知香(臭)的存在。这种接受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非常专一而特殊,故人们能够分辩出各种物质的不同香(臭)。 人类的嗅觉行为不单单是一种生理现象,还会产生心理行为即气味心理学。所谓气味心理学或称嗅觉心理学是人们对某些气味有好感而对某些气味感到厌恶,人们对嗅觉的个体特异性远远大于嗅觉。人们对某些气味的嗜好和厌恶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如有些人不吸烟,对烟味也非常反感,当长期处于吸烟环境后,可能发生变化,从厌恶到习惯最后欣赏或吸烟。 2.2.2 香(臭)的化学基础 2.2.2.1 香(臭)料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成分 (1)香料是一些易挥发的低分子物质,如某些醇、酚、醛、酯、萜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2 Home Sweet Home语法知识讲解和练习(2025秋).doc VIP
- 新教材高中物理 期末综合检测(A、B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df VIP
- 2025新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2 Home Sweet课文讲解学案.docx VIP
- 2024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检测A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2024新化县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期末把关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VIP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语文全册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docx VIP
-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doc VIP
- 燃气公交车辆应急演练方案.docx VIP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期末达标检测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