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青霉烯类耐药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及危险因素分析.pdf

碳青霉烯类耐药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及危险因素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青霉烯类耐药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及危险因素分析

万方数据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3 本文缩略词 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7 引言 8 第一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试验及其同源性分析 10 材料与方法 10 结果 16 讨论 25 小结 27 第二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碳青霉烯酶和β- 内酰胺酶基因研究28 材料与方法 28 结果 36 讨论 42 小结 45 第三部分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46 材料与方法 46 结果 48 讨论 5 1 小结52 全文总结 53 参考文献 54 致谢 61 综述 62 万方数据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及 危险因素分析 中文摘要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 菌株)耐药的分子 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1 年8 月至2012 年8 月临床分离非重 复CRE 菌株,检测其厄他培南(ETP )、亚胺培南(IPM )及美罗培南(MEM ) 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筛查菌株;采用改良Hodge 试验及组合纸片法进行碳青 霉烯酶表型鉴定、琼脂稀释法测其药敏;聚合酶链反应(PCR )扩增超广谱β - 内酰胺酶(ESBLs )、碳青霉烯酶和头孢菌素酶(AmpC )耐药基因;采用 肠杆菌基因间保守重复序列- 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 )对菌株进行 同源性分析;对检出碳青霉烯类基因的CRE 菌株进行接合实验了解其传递性; 最后通过调查感染 CRE 菌株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以了解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 素。 结果:共筛查出109 株CRE 菌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41 株,阴沟肠杆菌29 株, 大肠埃希菌21 株,摩根摩根菌5 株,产酸克雷伯菌5 株,奇异变形杆菌3 株, 普通变形杆菌2 株,黏质沙雷菌2 株,产气肠杆菌 1 株;改良Hodge 试验检出 70 例产碳青霉烯酶;组合纸片法检出单产金属酶34 株,单产KPC 酶 11 株,1 株同时产金属酶和KPC 酶。41 株肺炎克雷伯菌、29 株阴沟肠杆菌和21 株大肠 埃希菌对厄他培南/ 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 97.6%/73.2% 、75.9%/62.1% 、 76.2%/57.1%,对头孢西丁耐药率为 100%,对头孢菌素及氨曲南的耐药率高达 90%左右。其他18 株CRE 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94.4%,而对美罗培南全 部敏感。依据ERIC-PCR 分型结果41 株肺炎克雷伯菌可分为33 个不同型别;29 株阴沟肠杆菌可分为23 个不同型别;21 株大肠埃希菌可分为 13 个不同型别。 接合实验发现:54 株检测出碳青霉烯酶基因的CRE 菌株有33 株接合成功。耐 1 万方数据 药基因经扩增及测序检出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共54 株,其中单产IMP 型酶基因有 40 株(40.37%,44 /109),分别为IMP-4 型酶基因26 株,IMP-8 型酶基因14 株。 有1株细菌同时携带IMP-4 和NDM-1基因。有2 株CRE 菌株同时产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