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膝关节骨性关节护理查房要点.ppt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常规吸氧,心电监护, 了解术中出血情况及出血量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监测血红蛋白 注意患者神志、面色、皮肤黏膜、尿量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患者尽早半坐卧位,给予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痰液。 * 术后护理 饮食 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并富含钙、铁的食物,每日保证鸡蛋、瘦肉、鱼肉等的摄入进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贫血。 * * 术后护理 患肢: 观察肢体的颜色、温度,检查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评估患肢的感觉、运动功能,观察患肢肿胀情况。 使用低分子肝素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征象,如伤口渗血增加、皮下出血、鼻出血等。 卧位:平卧位,保持膝关节伸直悬空位,在患者小腿足跟处置一软枕垫高约20 cm,一般使用3~4天,促进患肢血液回流,伸直锻炼。 * * 术后护理 切口护理 观察有无红肿、渗血渗液情况。 渗出或污染,及时更换 ,严格无菌操作。 切口冰袋冷敷减少出血,注意观察冷疗效果及患肢的末梢血运状况及知觉状况。 加强手卫生,勿与感染病人同一病房,避免关节腔感染。 * * 术后护理 引流管护理 妥善固定,低于切口平面,防止脱管及逆行感染。 保持通畅 观察颜色,量及性质,做好记录 密切观察引流量,术后1-2h内应在200-400ml以内,到400ml可夹闭引流管3-4小时再开放。如术后10-12h内持续出血量超过1000ml,则需引起重视。 术后24~48 h引流量 50 ml时可考虑拔管。 * * 术后护理 疼痛护理: 评估疼痛的性质、程度。 心理护理 转移注意力 深呼吸、放松、听音乐 镇痛泵止痛 注射止痛药物或口服止痛药 * * 术后护理 安全护理 老年患者,容易出现(特别是术后3 d内)多器官的意外情况,如脑出血、心梗、脂肪栓塞等 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如有无头晕、胸闷、肢体麻木等, 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注意跌倒、坠床的预防 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 * * 深静脉血栓(DVT) 创伤骨科病人DVT发病率高,且80%临床无症状,25%会发生猝死,被称为隐形杀手。 DVT形成因素:维柯氏三角 高凝状态 循环淤滞 损伤血管壁 关节置换病人均涉及以上三方面 DVT的预防至关重要。 * * 评估患者高危因素 年龄60岁 2分 外科大手术(45分钟) 2分 预计卧床72小时 2分 择期下肢大手术 5分 共计11分,是超高危患者 * * 基本预防 手术操作精细 术中规范使用止血带 对患者宣教: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 观察肢体皮肤颜色、肿胀、疼痛等 术中、术后适当补液,避免脱水。达不到输血要求尽量不输血。 * * 物理预防 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 推荐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 只有在药物预防禁忌时单独使用(出血性疾病) 应用前应排除禁忌(已有血栓、 * * 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 * 梯度压力弹力袜 * * 药物预防 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 低分子肝素钠(齐征) 口服直接X因子拮抗剂---------利伐沙班 5mg po qd 连服35天,安全性好 注:术后6—10小时开始使用 * * 出院后仍需关注的护理问题 潜在并发症:膝关节僵硬 假体松动 假体周围骨折 知识缺乏:功能锻炼 出院指导 * * 第一阶段(术前训练) 方法 (1)加强患肢四头肌的静力收缩 (2)对屈膝挛缩但未骨性 融合者进行皮牵引 (3)教患者正确使用拐杖行走(上、下扶梯锻炼:好上坏下) * * 第二阶段(术后0—21天,住院期间) 术后0-7天 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术后1-7天,患肢做股四头肌收缩练习。CPM训练每次1h,每天2次,每天酌情增加5-10°,在一周内使膝关节屈曲度达到或接近90 ° 。术后2天拔除切口引流管后扶拐下地,让患者在床尾站立,锻炼平衡能力,并指导逐步扶拐行走。 术后8-14天 加强患肢进行主动运动,同时进一步增加膝关节的主动活动范围。继续使用CPM训练,角度增大至90-120 ° 。鼓励患者下床,重心在健侧下肢,患侧尽量不负重。 术后15-21天 重点是逐渐恢复患肢负重能力。进行上下楼梯的训练,同时指导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动作如穿裤,穿袜,穿鞋等。 * * 第三阶段(术后22天至3个月,出院后) 进一步加强前3周康复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