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生物材料学第五章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机生物材料学第五章要点.ppt

* * 在生物医学材料中,金属材料应用最早,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唐代就用银汞合金(主要成份:汞、银、铜、锡、锌)来补牙。 医用金属材料是指一类用作生物材料的金属或合金,又称外科用金属材料。它是一类生物惰性材料,除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抗疲劳性能,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及相关的物理性质外,还必须具有优良的抗生理腐蚀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和简易可行及确切的手术操作技术 . 化学周期表中大部分金属不符合生物材料的要求,仅有小部分或经过处理过的可用于临床。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医用金属材料主要有:不锈钢, 钴基合金和钛合金三大类,另外还有记忆合金,贵金属以及纯金属,钽,铌和锆等。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是为最早利用的生物医用材料之一。其应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300年,那时的腓尼基人就已将金属丝用于修复牙缺损。1546年纯金薄片被用于修复缺损的颅骨。直到1880年,成功应用贵金属银对病人的膝盖骨进行缝合,1896年,利用镀镍钢螺钉进行骨折治疗后,才开始了对金属医用材料的系统研究。本世纪30年代,随着钴铬合金,不锈钢和钛及合金的相继开发成功并在齿科和骨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奠定了金属医用材料在生物医用材料中的重要地位。70年代,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临床医学中的成功应用以及金属表面生物医用涂层材料的发展,使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当今整形外科等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材料。虽然近20年来生物医用金属材料相对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杂化和衍生材料的发展比较缓慢,但它以其高强度,耐疲劳和易加工等优良性能,仍在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植入人体后,一般希望能在体内永久或半永久地发挥生理功能,所谓半永久对于金属人工关节来说至少在15年以上,在这样一个 相当长的时间内,金属表面或多或少会有离子或原子因腐蚀或磨损进入周围生物组织。因此,材料是否对生物组织有毒就成为选择材料的必要条件。 金属的毒性主要作用于细胞,可抑制酶的活动,阻止酶通过细胞膜的扩散和破坏溶酶体。一般可通过组织或细胞培养,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等来检测。 元素周期表中大部分金属不宜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因为它们与生物体不相容,或太软或太脆,或有毒性。 金属的毒性主要作用于细胞,可抑制酶的活性,阻止酶通过细胞膜的扩散和破坏溶酶体 锌在口腔内的短期滞留(1~2d)可能无明显的生物学意义,但如果长期存在(2~3年)就可能对机体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样,铜、锌或银会产生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因为其中的每种元素在与组织相互作用时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发现不少论文说,对大鼠和犬的试验结果都表明,镍植入动物体内后会发生镍离子的游离,游离出来的镍离子会在肾脏发生堆积,进而对肾脏造成损害”。 随后,刘原到北京朝阳医院做了尿镍检测。一周后,当他拿到检查报告时,被上面显示的数字吓住了。检测报告显示,刘原体内的镍含量为113个单位,而检测报告给出的正常参考值是不超过11个单位。 更可怕的是,《镍毒性与中医药防治研究》一书中说,正常人一般都是4个单位,11个单位已经是极值了。 某些有毒的金属单质与其它金属元素形成合金后,可以减小甚至消除毒性。例如不锈钢中含有毒的铁,钴,镍,加入2%有毒的铍可减小毒性,加入20%铬可消除毒性并增强抗蚀性。因此合金的研制对开发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有重要意义。在某些情况下,单一金属元素的毒性可能大于合金化后的元素毒性,因为单一金属元素的毒性与合金化后的元素毒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银是一种细胞毒性很强的元素,但合金化后其毒性明显减小。⑤ 元素周期表上70%的元素是金属,但由于毒性和力学性能差等原因,适合用于生物医用材料的纯金属很少,多为贵金属或过渡金属元素。其中基本无毒的金属单质有。 当材料中需引进有毒金属元素来提高其它性能,首先应考虑用合金化来减小或消除毒性,其次可以采用表面保护层和提高光洁度等方法来提高抗蚀性能 奥氏体: 碳溶解在γ-Fe中的间隙固溶体,常用符号A表示。它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其溶碳能力较大,在727℃时溶碳为ωc=0.77%,1148℃时可溶碳2.11%。奥氏体是在大于727℃高温下才能稳定存在的组织。奥氏体塑性好,是绝大多数钢种在高温下进行压力加工时所要求的组织。 那为什么在室温这种低温环境下也可得到奥氏体组织呢?原因就在于奥氏体不锈钢含有大量使奥氏体区扩大的合金元素Ni(镍),而镍抑制铁素体的产生,从而使得在室温下钢的金相组织成为奥氏体组织。此类钢除耐氧化性酸介质腐蚀外,如果含有Mo、Cu等元素还能耐硫酸、磷酸以及甲酸、醋酸、尿素等的腐蚀 奥氏体不锈钢是在铁-铬系统中再加入8%以上的镍形成的铁-铬-镍三元合金,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强度大幅度地提高,抗腐蚀性能优异,常作为生物材料选用。 最早用于植入材料的是18-8不锈钢,(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