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碳-碳复合材料精要.ppt
第八章 碳/碳复合材料 8.1 概述 碳/碳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或石墨纤维骨架为增强体,碳或石墨为基体的一类复合材料。 8.1 概述 优点: 密度低(1.7g/cm3左右),在承受高温的结构中,它是最轻的材料;高温强度好,在2200℃时可保留室温强度有较高的断裂韧性、抗疲劳性能和抗蠕变性能;热膨胀系数小,导热率低;抗热冲击性、耐烧蚀性和耐高速摩擦性能优异。 在对重量有严格要求的应用中,C/C复合已经成为极具吸引力的竞争者。就比强度、比刚度而论,当温度超过1000℃时,C/C复合材料几乎没有其他对手。因此,现在C/C部件已实际应用于许多国家的航航空及国防工业。 8.1 概述 缺点: 但是C/C复合材料不能在氧化性气氛中耐受高温,因此它的抗氧化措施是当前研究的重点。 C/C复合材料的优点 8.2 C/C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的选择 (1)对金属等杂质含量的要求 C/C复合材料的一个重要用途用做耐烧蚀材料,碱金属是碳的氧化催化剂,其含量越低越好。目前PAN基碳纤维被广泛用于制造C/C复合材料,碱金属质量分数最好降低到50mg/kg以下,以提高自身的抗氧化性能。 8.2 C/C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的选择 (2)对性能的要求 采用高模量、中强度或高强度、中模量碳纤维制造C/C复合材料时,不仅强度和模量的利用率高,而且具有优异的热性能,由于发达的石墨层平面和较好的择优取向,抗氧化性能不仅优于通用的乱层石墨结构碳纤维,而且热膨胀系数小,可减小浸渍与碳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以及减少因收缩而产生的裂纹,使整体的性能得到提高。 8.2 C/C复合材料用碳纤维的选择 (3)对表面处理及界面特性的要求 碳纤维表面处理对C/C复合材料的性能有显著影响,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两相界面粘接薄弱,基体的收缩使两相界面脱粘,纤维不会损伤而充分发挥其增强作用,使C/C复合材料的强度得到提高。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则相反,使C/C复合材料的强度下降。因此,未经表面处理的碳纤维(石墨纤维)更适宜制造C/C复合材料。 8.3 C/C复合材料的基体前驱体 C/C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有热解碳和浸渍碳两种。 热解碳主要是甲烷、乙烷、丙烷和乙烯以及低分子芳烃等组成,经高温裂解生成碳。 浸渍碳主要有沥青和树脂组成。其中树脂主要采用天然沥青和煤沥青,而树脂则可采用热固性树脂,也可采用热塑性树脂。常用的热固性树脂有酚醛、呋喃、糠醛、糠醇等;热塑性树脂有聚醚醚酮、聚芳基乙炔、聚苯并眯唑等。 8.3 C/C复合材料的基体前驱体 沥青浸渍碳通常于低压或常压下残余碳,因而产碳率较低,但易于石墨化,最终生成的石墨为各向同性的,其电阻率低,热导性好,模量高。 树脂浸溃碳是经高温生成的,通常产碳率较高,但难以石墨化,且电阻率高,热导率差,最终生成的是各向异性的石墨。热解碳原料来源丰富,质量可靠,品种多,且成本低,选材范围广。 8.4 C/C复合材料的制备 C/C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有很多,主要包括坯体的预成型坯体、浸渍、碳化和抗氧化涂层等工序,如图8-1所示。 8.4.1 预成型坯体 在制备C/C复合材料前,首先将增强纤维制成各种类型、形状的坯体。坯体可通过长纤维(或带)缠绕、碳毡、短纤维模压或喷射成型、石墨布叠层z向石墨纤维针刺增强以及多向织物等方法制得。其中主要以多维编织为主。而编织物的织态结构和性能对C/C复合材料有显著影响。 8.4.1 预成型坯体 C/C复合材料制品通常是首先将碳纤维制成与制品形状类似的增强材料坯体。在缠绕、模压和喷射成型过程中,通常用树脂作胶黏剂将纤维粘接在一起。在碳化和热解过程中,树脂被碳化成碳,而低分子物质便变成气体逸出。碳便成为C/C复合材料基体的组成部分。毡可由人造丝毡碳化或聚丙烯腈毡预氧化、碳化后获得。碳毡叠层后,毡可由人造丝毡碳化或聚丙烯腈毡预氧化、碳化后获得。碳毡叠层后,可用碳纤维在x、y、z的方向三向增强,制得三向增强毡(图8-2)。 8.4.1 预成型坯体 坯体也可用经预氧化的聚丙烯腈毡,在后续工作中,预氧化聚丙烯腈纤维与基体同时碳化,形成碳纤维增强体。喷射成型是把切断的碳纤维(约为0.025 mm)配制成碳纤维-树脂-稀释剂的混合物,然后用喷枪将此混合物喷到芯模上使其成型,如图8-3所示。 8.4.1 预成型坯体 在三维编织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四向、七向、十一向编织。四向编织是按直角坐标系所组成的立方体的四个长对角线方向布置纤维束。七向编织则是在x、y三方向外,再加上上述四个对角线方向布置纤维束。多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