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的产生和改善精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空气污染的产生和改善精要.ppt

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并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主要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2008年9月环保部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技术规定》(二次征求意见稿),该规定中新增臭氧和一氧化碳等,该规定暂时还未执行 0~50 Ⅰ 优 可正常活动 51~100 Ⅱ 良 101~150 Ⅲ1 轻微污染 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 151~200 Ⅲ2 轻度污染 201~250 Ⅳ1? 中度污染 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 老年人和心肝病、肺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活动 251~300 Ⅳ2? 中度重污染 301~500 Ⅴ 重污染 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强烈症状,提前出现某些疾病 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PM2.5的概念 TSP,英文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的缩写,即总悬浮微粒,又称总悬浮颗粒物。指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集器在滤膜上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飘尘:能在大气中长期漂浮的悬浮物质称为飘尘。其粒径主要是小于10微米的微粒。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PM2.5的来源 人为排放:人类既直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直接排放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如化石燃料(煤、汽油、柴油)的燃烧、生物质(秸秆、木柴)的燃烧、垃圾焚烧。在空气中转化成PM2.5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气、挥发性有机物。 其它的人为来源包括: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工业粉尘、厨房烟气。 PM2.5的来源 自然来源: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漂浮的海盐、花粉、真菌孢子、细菌。 PM2.5成分 主要成分是元素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 其它的常见的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锌、砷、镉、铜等主要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PM2.5标准 PM2.5全球浓度分布图 PM2.5的危害 气象专家和医学专家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不足人类头发丝的1/2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PM2.5的危害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我们可以想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眼睛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致病病毒搭“顺风车”入体内致癌 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