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具艺术的意义-家具设计论文.doc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家具艺术的意义-家具设计论文
明式家具通常是指明中后期至清前期流行的家具式样,这一时期的家具在总结宋元时期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发展。家具用材极为讲究,造型设计和形体结构更加注重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装饰手法和制作工艺上形成了精细、雅致、秀美的明式特色。因此,明式家具创造了中国晚期古典家具的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家具艺术的典范。历经几百年沧桑的今天,明式家具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同时亦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现从科学视角探讨明式家具设计的特色,以求对现代家具设计产生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1比例严密、尺度适宜
家具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明式家具不但造型古朴典雅、做工精湛,而且功能合理。设计中讲求严密的比例和适宜的尺度,既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又是科学合理的实用品。即便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各种明式家具的尺寸设计,也可以发现具有普遍的科学依据。尤其明式座椅的设计非常注意家具尺度和曲度的合理性,一些关键部位的尺寸,是依据人体尺度经过认真推敲建立的。例如圈椅的靠背、扶手与搭脑一体化设计的椅圈,体现了实用的人性化,圈椅的后背与扶手融合成一条优美的曲线,一顺而下,端头收而外转;而靠背板与两侧镰把棍也设计成具有较大曲率的曲线,形成垂直方向的有力衬托(如图1)。这样人们就坐时,背部、肘部和腋下同时获得有效支撑,感觉十分舒适。假如从侧面来观看椅背,椅背板仿佛勾勒出人体自臀部至脖颈的一段曲线,与人体脊柱刚好吻合,由此避免了长时间平直的坐姿带来的身体疲劳,因而这种“S”型靠背曲线,被西方科学家誉为东方最美好、最科学的“明代曲线”(如图2)。明椅座面的设计虽然以平直为主,但为了协调曲度,大部分都在座面设有藤屉和粽屉,用藤、棕、丝线等编织而成,细密透气,座面在受压后可随人体曲线自然下凹。以科学视角多有疑问的是明椅的座高,一般为500mm左右,用以当代人的尺度分析显然过高,但明式椅的坐姿和设施与现今不同,首先,垂足而坐就要求坐姿端正挺直,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都有脚踏,供人搭脚,这也起到了调节座高作用。此外前腿间的枨也能使人足很自然地垂放在上面,弥补了椅子尺寸高大的不足。其中有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滚脚凳,是脚踏的特别形制,明代史书多有记载,如《长物志》:“脚凳,以木制滚凳,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式,中分一档,内口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以脚踹轴,滚动往来。盖涌泉穴精气所生,以运动为妙。”明清时代的文人墨客因办公写作劳累,脚自然踏在滚凳上摩擦滑动,它的科学性不仅有自然的健身功能,而且又与明式椅的尺度配套有了巧妙的和谐。通过对大量传世实物的测量,可以发现明代家具在整体尺寸比例及细节上的巧妙处理上,充分体现了独特的实用匠心及对人性关怀的造物态度。
2结构科学、榫卯精密
科学合理的榫卯结构是我国传统家具的永恒魅力,中国传统家具有别于西方家具的最大特点之一,即采用精巧准确的榫卯结构将家具的各部件紧密连接,成为结实牢固的整体,而西方家具的部件则靠金属构件组合连接。中国榫卯结构的优点为榫本身即是家具部件的联体,材质一致,和家具寿命相同。不会像西方家具那样金属配件锈蚀氧化,部件极易自然损坏而使家具散架。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到明代达到高峰,虽然这种榫卯结构和家具接合的方法,早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匠师就已开始使用,明代工匠们却将它发展到极致。这一时期的榫卯种类繁多、变化万千,有明榫、闷榫、格角榫、半榫、长短榫、燕尾榫、夹头榫、抱肩榫、挂钩榫、夹角榫、走马榫等几十种之多,而且制作中根据造型不同又可以派生出多种榫卯,南方与北方、工匠之间也多有不同。伴随匠师们对于硬木操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构件之间,完全不用金属钉子,鳔胶粘合也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全凭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坚固结实,多种构件间有天衣无缝之感。家具的榫卯设计要求不同部位运用不同形式的榫,既符合功能要求,又要满足运输时的拆卸及利于修复,这就要求每个木料榫头卯眼必须根据家具造型组合,工匠要从力学上将每个木料所承受的力准确判断出来(如图3)。有时一个木料要从不同角度与三四块木料相交,例如四方禅凳,每个腿必须跟腰部牙板成45度立面相交,而腿的顶端又必须做出两个精确榫头和坐面大边及抹头相接,大边和抹头又必须做复杂的阴阳套榫自身相接,然后再做两个卯眼和腿柱榫头相接,这样凳面的面板通过穿带使其受力均匀到大边抹头,在集中到腿柱,其科学合理性非常到位,有的桌腿带有霸王枨,力学上就更为合理。此外,明式家具的“攒边”技法也是其重要的结构特征。其作法是在四边用45度格角榫攒起来,中心板四周出榫装入四边的通槽,不仅使木板的结构加固,而且使其有伸缩的余地,同时也使木板不露截板纹,增加了美观。明式家具的榫卯结构,极富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