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分子化学-配位聚合课件.ppt

7. 配 位 聚 合 1938~1939年间,英国ICI公司用氧为引发剂,在高温(180 ~200℃)和高压(150 ~300MPa)条件下聚合得到聚乙烯,其聚合为自由基机理。产物分子链中带有较多支链,密度较低,因此称为高压聚乙烯或低密度聚乙烯。 1953年,德国人 K. Ziegler 采用TiCl4-Al(C2H5)3为引 发剂,在低温(60 ~90 ℃ )和低压(0.2 ~1.5MPa)条 件下实现了乙烯的聚合。分子链中支链较少,结晶度较 高,密度达0.94~0.96。因此称为低压聚乙烯或高密度聚 乙烯。 1954年,意大利人 G. Natta 采用TiCl3-Al(C2H5)3为引 发剂,实现了丙烯的聚合,产物具有高度的等规度,熔 点达175 ℃。 TiCl4-Al(C2H5)3称为Ziegler引发剂, TiCl3-Al(C2H5)3 称为Natta引发剂,合称为Ziegler—Natta引发剂。 Ziegler引发剂:乙烯的低压聚合 Natta引发剂: 丙烯的定向聚合 7.2 聚合物的立体异构现象 立体异构: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构型 和构象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光学异构:右型(R)、左型(S) 几何异构:顺式(Z)、反式(E) 立体异构现象 光学(构型)异构体 由手性中心(手征性碳原子)产生的光学异构体。 分为 R(右)型和 S(左)型两种异构体。 光学异构=手性异构=对映异构 根据手性C*的构型不同,聚合物分为三种结构: 全同和间同立构聚合物统称为有规立构聚合物。 如果每个结构单元上含有两个立体异构中心,则异 构现象就更加复杂。 几何(构型)异构体 几何异构体是由聚合物分子链中双键上取代基的构型不同引起的。 如异戊二烯的1,4-聚合产物有两种几何异构体: 光学活性聚合物 是指聚合物不仅含有手性碳原子,而且能使偏振 光的偏振面旋转,真正具有旋光性,这种聚合物称 为光学活性聚合物。 有两种方法可制备光学活性聚合物: 改变手性碳原子C*的近邻环境 一种等量R 和 S的外消旋单体,聚合后得到也是 等量外消旋聚合物的混合物,无旋光活性。而采用 一种光学活性引发剂,聚合后可改变R和S的比例。 将这种光学引发剂优先选择一种对映体进入聚 合物链的聚合反应称为立构选择性聚合。 将侧基中含有手性C*的烯烃聚合 7.2.2 立构规整聚合物的性能 聚? -烯烃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影响聚合物的结晶能力,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好,分子排列有序,有利于结晶。 聚二烯烃 聚丁二烯: 1, 2聚合物都具有较高的熔点 对于合成橡胶,希望得到高顺式结构。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用立构规整度表征,是评价聚合物性能、引发剂定向聚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 也可用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谱带测定 聚丁二烯 IR吸收谱带 二元组(diad):(m)、(r) 三元组(triad):(mm)、(rr)、(mr) 四元组(tetrad) 五元组 7.3 Ziegler-Natta (Z-N)引发剂 主引发剂 Ⅷ族:Co、Ni、Ru、Rh 的卤化物或羧酸盐 主要用于二烯烃的聚合 Ⅰ~ⅢA主族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主要有: RLi、R2Mg、R2Zn、AlR3 R为1~11碳的烷基或环烷基 有机铝化合物应用最多 Al Hn R3-n Al Rn X3-n n = 0~1 X = F、Cl、Br、I 当主引发剂选用TiCl3,从制备方便、价格和聚合 物质量考虑,多选用AlEt2Cl。 Al / Ti 的mol 比是决定引发剂性能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Al / Ti比为 1. 5 ~ 2. 5 评价Z-N引发剂的依据 就两组分反应后形成的络合物是否溶于烃类溶剂 形成均相或非均相引发剂,主要取决于过渡金属组分和反应条件。 如: 过渡金属组分的影响 a. 三价过渡金属氯化物(过渡金属的种类) b. 高价态过渡金属氯化物 c. 不同价态的氯化钛(过渡金属的价态) d. 四氯化钛的配体 e. 三价氯化钛的配体 f. 三氯化钛的晶型:α、β、γ、δ IA-IIIA族金属烷基化合物的影响 a. 金属 b. 烷基铝中的烷基 c. 一卤代烷基铝中的卤素 d. 氯代烷基铝中的氯原子数 第二代引发剂:高效催化剂,加入第三组分的引发剂,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