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案例资料.ppt
一、工程概述 该桥位于昆山市正仪镇内,横跨娄江、312国道。十五甸互通式立交I匝道桥(第三联)跨越主线和D匝道,平面位于R=200m、80m的圆曲线上,纵面位于R=1500m的圆曲线上。桥梁全长304.718m,为上、下行分离的两幅桥梁,左幅跨径组成为(4×20m)+(4×20m)+(15.66m+2×22m+20m)+(3×20m),右幅跨径组成为(4×20m)+(4×20m)+(20m+2×22m+15.66m)+(3×20m)。桥面设双向纵坡,i1=4%(巴城方向)、i2=-4%(上海方向);横向设置单向超高横坡。 养护检查中发现该桥箱梁存在严重平面侧移、纵移,墩柱倾斜变形且环向开裂,盆式橡胶支座严重受力不均、钢盆变形、安装方向错误,板式橡胶支座脱空、偏位,箱梁混凝土开裂,以及过渡墩挡块开裂等病害问题。箱梁平移、墩柱倾斜变形且环向开裂已经严重影响上、下部结构安全,而且现有支承体系已无法有效限制曲线箱梁的平面位移,当车在桥面行驶时,独柱柱顶左右摇动有1~2cm,支座还发出吱吱的响声,结构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鉴于病害问题严重,昆山市交通运输局多次组织专家及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的教授召开关于该桥病害成因分析以及下一步工作如何展开的研讨会,并委托专业单位进行了特殊检查和维修加固方案设计。2011年12月昆山市交通运输局召开了该桥改造方案的专家审查会,通过了整体同步顶升箱梁、更换全桥所有支座并改造支座布置方式、加固墩柱、两幅箱梁横向刚性拼接、修复裂缝、加强挡块等措施的总体改造方案。我单位赴现场对上、下部结构病害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二、桥梁结构概况 I匝道桥桥面全宽17.75m。左幅桥面宽8.25m,横向布置为0.5m(护栏)+7.25m(行车道)+0.5m(护栏);右幅桥面宽9.5m,横向布置为0.5m(护栏)+8.5m(行车道)+0.5m(护栏)。铺装层为10cm厚沥青混凝土铺装。设计荷载采用汽-超20、挂-120。 桥梁上部结构共十五跨四联,采用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箱梁截面中心高130cm,单箱单室截面,直腹板;箱梁底宽4.5m,左幅箱梁顶宽8.25m、翼缘板宽1.875m,右幅箱梁顶宽9.5m、翼缘板宽2m;箱梁腹板厚50cm,箱梁底板厚度由跨中为18cm折线渐变至横隔梁处为38cm,顶板厚度为22cm。在墩顶和梁端设置横隔梁,梁端横隔梁厚1m,墩顶横隔梁厚1.6m。 桥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独柱墩,桥台采用承台分离式台,沿径向设置,墩台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4#、8#、12#墩为设双支座独柱墩,柱顶设盖梁,柱采用圆形截面,柱径1.4m;其余墩为单支座独柱墩,不设盖梁,柱径1.2m。各桥墩处,单根墩柱对应两根钻孔灌注桩,桩径1.5m,设承台。 原设计支座布置形式如图所示。在桥台及各联之间的过渡墩处设四氟滑板橡胶支座,在第一联2#墩、第二联6#墩处设盆式GD支座,第三联10#墩、第四联13#墩处设盆式DX支座(纵向限位),其余桥墩处设盆式SX支座。单向活动支座采用GPZ5000DX,双向活动支座采用GPZ5000SX、GPZ6000SX,固定支座采用GPZ4000GD。 桥台处原设计采用D60型毛勒伸缩缝,各联中间过渡墩处原设计采用D80型毛勒伸缩缝。 三、主要病害描述 1、桥面系 (1)第二联防撞护栏的两端与第一联、第三联防撞护栏的端部横向明显相对错位,量值达10cm。 (2)第二联左、右幅桥面之间中央分隔带内的原混凝土盖板严重开裂、破损、移位,已无法起到止水作用;因原波形护栏立柱仅通过螺栓锚固在盖板上,导致波形护栏立柱变形、移位,失去防撞能力。 (3)第三联、第四联右幅桥12#墩处的伸缩缝两侧拉开距离过大,已达17cm,超出其容许变形范围(D80),伸缩缝内橡胶条被撕扯开裂,该伸缩缝已经失去其工作性能。其他伸缩缝存在堵塞、锚固混凝土开裂病害。 2、上部结构 (1)箱梁平面侧移 第二联(5~8跨)左、右幅箱梁均存在较严重的平面侧移现象。右幅箱梁向右侧(外侧)平移量达10cm,各墩处箱梁侧移量值有所差异,以4#墩处侧移量值最大;左幅箱梁向左侧(外侧) 平移量达8.5cm,以8#墩处侧移量值最大。 第三联(9~12跨)、第四联左、右幅箱梁也有轻微侧移现象,量值约为4cm。 (2)箱梁平面纵移 三、四联箱梁的梁端间距(12#墩处)呈现左幅靠近、右幅拉远的现象。左幅第三联箱梁向上海方向移动40mm,第四联向巴城方向移动20mm,因而三、四联之间间距拉近约60mm;右幅第三联箱梁无明显纵向移动,第四联箱梁向上海方向移动42mm。 (3)箱梁裂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