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科技想要什么 - 凯文凯利
目录
序
第1章 形成 Becoming
第2章 知化
第3章 流动
第4章 屏读
第5章 使用
第6章 共享
第7章 过滤
第8章 重混
第9章 互动
第10章 追踪
第11章 提问
第12章 开始
序
作者序
我十三岁时,父亲带我去了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参观一个计算机展会。
那是1965年。父亲对那些房间大小的机器感到超级兴奋。这些机器的制造者
是诸如IBM之类美国最顶尖的公司。父亲信奉进步论,而那些最早期的计算
机便是他想象中的未来一瞥。我当时就像个典型的青少年一样,对此非常不
以为然。那些占满巨大展厅的计算机实在无聊。除了以英亩为单位计量大小
的长方形铁柜之外,就没什么可看的了。展会中一块屏幕也没有。也没有语
音输入和语音输出。这些计算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一排排的折叠纸上
打印数字。我在科幻小说中读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的描写,而这些展会上的
东西都不是“真正” 的计算机。
1981年我在佐治亚大学的一个科学实验室里工作时,得到了一台AppleII
型计算机。尽管它有一台小小的黑绿两色显示器,可以显示文字,但我对这
台计算机的印象也并不深刻。虽然打起字来比打字机好上不少,而且在绘制
函数图像和追踪数据方面,这台电脑也是个“行家” ,但它还不是一台“真
正” 的计算机。它并没有给我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几个月后当我把电话线插进AppleII的调制解调器时,我的看法完全改变
了。突然间一切都变得不一样—— 电话插孔的另一端是一个新兴的宇宙,它
巨大无比,几乎无垠。那里有在线公告板和实验性的电话会议;这个空间被
称作互联网。这根电话线中的传送门开启了一个新的东西:它巨大,同时又
能为人类所感知。它让人感到有机而又非凡无比。它以一种个人的方式将人
与机器连接起来。我能感觉到我的生活逐渐进入到了另一个层次。
回想起来,我认为在计算机与电话线连接之前,计算机时代并没有真正
到来。相互孤立的计算机是远远不够的。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当计算
机接入电话线并与之融合为强壮的混合系统,计算的深远后果才真正展开。
在那之后的三十年里,通信与计算之间的技术融合已经开始扩散、成
长、开花、结果。互联网/Web/移动系统已经从社会的边缘 (1981年时人们对
这类系统几乎毫不关心)进入到现代全球社会的舞台中心。在过去的三十年
里,以这种科技为根基的社会经济经历了跌宕起伏,也见证了这个时代中英
雄的兴衰更迭。但很明显,这三十年中所发生的一切都被一些大势所主导。
这些影响广泛的历史趋势至关重要,因为孕育它们的基础环境仍在活跃
和发展。这也强烈地预示着,这些趋势将会在未来数十年中持续增长。我们
还看不到任何阻止或削弱它们的力量。在本书中,我将会对十二种必然的科
技力量加以阐述,而它们将会塑造未来的三十年。
“必然”是一个强烈的措辞。它会引起部分人的警觉——这些人相信,没
有什么事情是必然的。他们认为,人类的主观意愿可以、也应当对任何机械
的趋势加以扭转和控制。在他们看来,“必然”是我们对自由意志的放弃。而
当必然的观点和科技结合在一起时,就像我在本书中所做的一样,对宿命的
反对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和激昂。有一种对“必然” 的定义借用了经典的“倒
带”思想实验。这个实验假定我们把历史倒退回时间的开端,让我们的文明一
次又一次地从头再来。强必然性是说,无论我们重复多少次,最终都会出现
这样的结果:2016年的青少年们每五分钟就要发一条推文。但这不是我说的
必然。
我所说的必然是另外一种形式。科技在本质上有所偏好,使得它朝往某
种特定方向。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决定科技发展动态的物理原理和
数学原理会青睐某些特定的行为。这些偏好仅存在于塑造科技大轮廓的合力
中,并不会主宰那些具体而微的实例。譬如,因特网的形态—— 由网络组成
的遍布全球的网络——是一种必然,但我们所采用的因特网的具体实现就不
是必然。因特网可能是商业化的,而不是非营利的;它可能是国家的,而不
是国际的;它也可能是私密的,而非公开的。长距离传输语音信息的电话系
统是必然的,但iPhone不是;四轮车辆是必然的,但SUV不是;即时信息是
必然的,但推特不是。
每五分钟发一条推文并非必然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我们处于飞速的变化
中;我们发明新事物的速度已经超出了我们“教化”这些新事物的速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