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发热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伪装热 常见于女性 热程长(可超过6个月)但无消耗性改变 一日内体温多变,无规律性 脉搏与体温不成比例,皮肤温度与体温不成比例 观察下测量肛温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 对发热待查患者应按前述方法和步骤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求明确诊断,然后针对病因作出相应的处理和治疗; 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能随便应用退热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或抗菌药物,以免改变其原有热型或其他临床表现,使诊断发生困难,延误必要的治疗; 对急性高热患者疑为感染性发热而且病情严重时,可在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和各种培养标本采取后,根据初步临床诊断予以相应的抗菌治疗; 伪装热病人常有严重的精神病为基础病因,注意避免对抗是很重要的,以防止病人的绝望行为,包括自杀; 发热待查的病人不宜盲目检查; 当病人病情不严重时,仅用观察作为诊断手段,常是值得的; 有时甚至短期的病情观察就能使模糊不清的诊断变得明朗起来; 在一些病例中,如发热消失,则无必要再做进一步的诊断试验。 谢谢! * * * * * = * *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分类 根据病原体分: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寄生虫性等。 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程分:急性、亚急性、慢性。 根据病理特点分:包涵体性、出血性、坏死性、脱髓鞘性等。 按病变位置分:大脑炎、小脑炎、间脑炎、脑干炎、脑脊髓炎、脑膜脑炎等。 各种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 头颅MRI显示:基底池明显强化 抗真菌治疗 1. 两性霉素B 2. 两性霉素B脂质体 3. 5-氟胞嘧啶(5-FC) 4. 氟康唑 5. 伊曲康唑 膈下脓肿早期可仅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升高等,随病程进展出现肋下疼痛和压痛、胸膜渗出、下叶肺不张、病侧横隔活动受限或消失。肝、肺联合扫描是诊断膈下脓肿的较好方法。 有时齿龈脓肿和脑脓肿也可能是发热待查的病因。 胆道感染 包括上升性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胆囊积脓,常有畏寒、寒战、间歇性高热(charcot fever)。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肝功能大多正常但碱性磷酸酶可明显增高。 慢性尿路感染 可缺少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可以正常; 慢性尿路感染可以间歇排脓尿; 尿培养可以确诊。 淋巴瘤 周期热最具特征性,Pel-Ebstein型热3~10d的发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常提示何杰金病; 周期热型淋巴瘤病程较长,最长可达3~4年; 浅表淋巴结肿大可以不明显,但淋巴结肿大与肝脾大小可随体温上下而有所增加或缩小。 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血清尿酸持续增高可能是诊断线索(因肿瘤细胞代谢旺盛) B超、CT、MRI等均有助于了解腹腔和腹膜后有否肿大的淋巴结 抗惊厥药物如苯妥英钠类药物可引起淋巴瘤样临床表现,停药后消失 肝 癌 常伴有类白血病反应; 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有助于诊断,血中AFP定性和定量检查有确诊价值; B超、CT、MRI、同位素肝扫描、选择性肝动脉造影等均有助诊断; 肝穿活检。 白血病 多见于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的前期; 周围血象可以正常,骨髓图片亦无法确定诊断; 除发热外尚有贫血、紫癜、粒细胞减少等表现。 系统性红斑狼疮 部分病例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而缺乏典型皮疹、周围血LE细胞阴性; 可伴有雷诺现象和网状青斑,后者虽不特异,但如出现,应做有关血清学试验; 抗核抗体阳性,尤以活动期为高,血清滴度>1: 80具诊断价值。抗DNA抗体更具特异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 Still病关节表现轻微或缺如,但可有高热、复发性皮疹、淋巴结肿大、心肌炎、肺炎、虹膜睫状体炎,周围血白细胞可明显增高,中性粒细胞亦增多; 发病多见于15~16岁的少年和20~30岁的成年人;有的可在儿童期发病,间隔10年无症状,而在成年时再出现症状; 本病缺乏特异性诊断,在除外其他疾病后才能作出确诊; 比较少见的Reiters(赖特)综合征除类风关外同时有尿道炎、结膜炎等表现,先出现尿道炎,可持续数周,关节症状可较迟出现,全身症状有发热、腹泻、心肌炎等; 病程约2个月,长者达年余。 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青春期,10岁~30岁,偶尔也有老年人; 女性多见; 80%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少数可出现全身淋巴结肿大; 相互之间不融合,可以活动。常有压痛; 40%的病人有38℃以上的发热; 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似流感样; 可见药疹样皮疹; 有些病人无明显症状。 药物热 患者可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常与特异性体质有关; 一般有恒定的潜伏期,于给药后7~10d以上发生,热型无特异性; 药物热实系过敏性血管炎,可同时伴发荨麻疹、肌肉关节痛等血清病样反应,一般情况较好; 停药后发热一般在48h内消退; 如患者再次服用同种药物,很可能在数小时内再次出现发热; 各种抗生素、磺胺、异烟肼、丙基硫氧嘧啶、对氨水杨酸、苯妥英钠等均可引起药物热。 重复详细询问病史 有异常发现 做相应诊断试验 及体格检查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