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声声慢》课程讲解备课方案背景介绍作者简介要点.ppt

大学语文《声声慢》课程讲解备课方案背景介绍作者简介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声声慢》课程讲解备课方案背景介绍作者简介要点.ppt

声声慢 李清照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词在遣词用字、韵律运用与布局谋篇上的 独特之处。 2.掌握物境与心境相融的表现手法。 3.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及李清照前后词风的不同。 4.初步体会性别因素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教学要点 1.叠字运用的妙处。 2. 用韵的特点。 3. 细腻而又步步深入的感情蕴涵。 4. 国家变动与个人创作之间的关联。 作家的生平和背景 千古才女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 与赵明诚的浪漫爱情生活 南渡后的坎坷遭遇 作家的生平和背景 “易安词” (1) “别是一家” 的“易安体” (2)《词论》 作家的生平和背景 以女性本位坦诚地来吟唱真挚深厚的爱情生活。 李清照以词名家,诗文存留数量虽少,但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广为传诵,引人瞩目。 相关图片 链接-漱玉古韵 文本 文本 文本 文本 作品背景 这首词一名《秋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代表作之一。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汉族政权南迁,始为南宋。这一重大变故给当时社会各阶层带来影响,李清照的生活也随之发生巨变。李清照国破家亡,孤身飘零。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早年那种清新明快,而转为沉郁凄婉,《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文本分析 上半阕,字里行间处处含愁。 开头落笔见奇,以七组十四个叠字描绘出一个凄然寡欢的愁妇形象。 “寻寻觅觅”表现一种无可寄托、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 “冷冷清清”既写出深秋气象,也刻画出词人的暮年心境,饱含着只身飘零、孑然独处的寂寞之感。 “凄凄”言其悲凉;“惨惨”写其抑郁;“戚戚”则绘其忧惧。 接下去四句,通过眼前生活叙写愁情。进一步刻画出主人公的悲愁心境。 文本分析 下半阕,依然就主人公之愁铺叙开去。 -“憔悴损”倾注着一腔悲情。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出了词人度日如年的心理感觉,又暗示了即使熬到天黑,那漫漫长夜亦不知怎样捱过的忧愁。 - “梧桐”二句,写黄昏时分秋雨梧桐引起的哀愁,同时点出这首词描述的是一整天的情状。 -“更兼”二字,点出不堪听闻之意,“到”字诉说时间之长,“点点滴滴”则既写声音、状态,也写主人公感受。 此处的“愁”,实为全篇总旨,从而将情感推向高峰。 反诘的语式,既收束全词,又辟出新境,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整体感知 你从这首词里读出了什么?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亡国之痛 孀居之悲 沦落之苦 文本分析 妙用叠字、以声传情 摹物至妙、心物契合 依律填声、依声造境 艺术特色 一是倾注真挚情。 二是熔炼家常语。 三是善用白描法。 四是讲求韵律美。 历代对李清照的评价 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居青州时,因仰慕陶渊明,取其《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号,故人又称李易安,自题易安室。 藕神: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之神。 正宗第一:正宗易安第一,旁宗幼安第一。(明人徐士俊) 婉约宗主: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称首。(清人王士禛) 博家之祖:李清照精于棋类、打马等各类智力游戏。曾有《打马图经》等作品。 历代对李清照的评价 古今才妇第一:称古今才妇第一,不虚也。(明人陈宏绪) 闺秀词惟清照最优。(明人周济)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清人沈谦) 她是乐府词坛最有力的健将,乐府词的发展,至她始达于最高的造诣与成功。(民国胡云翼《中国词史略》) 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在意境一方面,在风格一方面,都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郑振铎《中国文学史》) 历代对李清照的评价 词家三李:李白、李煜、李清照 宋代四大女词家: 李清照、朱淑真、张玉娘、吴淑姬 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辛弃疾字幼安,皆济南人 历代对李清照的评价 被戏称为“李三瘦”: 第一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第二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第三瘦:“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思考与讨论 1.分析这首词如何使物境与心境相互契合,从而使悲愁描写步步深入。 2你读过的古典诗词中,还有哪些也是借助声调韵律来表现情感特点的? 3.你能体会到李清照作为女性作家的特有气质吗? 研讨题 词人是如何叙写愁情,塑造愁妇形象的? 简述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赏析此词中的六种意象。 * * 寻 寻 觅 觅 *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