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中上颌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分析.pdfVIP

正畸治疗中上颌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正畸治疗中上颌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分析

中文摘要 目 的 本研究通过对上颁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可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明确 各因素对牙根吸收影响的程度和大小,从而有利于在正畸治疗前和治疗中 对牙根吸收的情况进行预测和评估。 方 法 1.样本选择 样本从中国医科大学El腔医学院正畸科已经结束矫治的病例中选择 64例,选择的标准为:①具有完整、清晰的矫治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和曲面 平展片,研究模型和病例记录,并且矫治后的曲面平展片选择在拆除矫治器 前拍摄;②矫治的医师为正畸专科医师并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③开始治 疗的年龄大于12岁;④矫治前无正畸史及上前牙外伤史,上前牙未进行根 管治疗,上前牙区无阻生牙及多生牙;⑤采用0.022卑0.028英寸方丝弓矫 治器进行治疗;⑥患者配合良好;⑦无夜磨牙习惯。 2.方法 2.1牙根吸收的测量 牙根吸收的测量在治疗前、后的曲面平展片上进行。将x光片由一人 7.0 随机编号,以1000%的比例扫描输入计算机,由另一人采用photoshop 软件进行测量(精确度为0.1mm)。在矫治前的曲面平展片上,通过上颌中 切牙切缘中点和根尖点绘出牙齿长轴,将左右釉牙骨质界(CEJ)连线,则牙 齿长轴被分为冠、根两个部分,冠的部分为冠长,记为c1,切端中点至根尖 点的长度为牙齿全长,记为TLl;同法在矫治后的曲面平展片上,测出C2和 T12,同时在该片上测出中切牙上粘结托槽基底板的龈合向长度,记为BL。 上颌中切牙上粘结托槽基底板的龈合向的实际长度由游标卡尺测出(精确 度0.02mm),为BL’。如果将矫治期间牙齿切端的磨耗忽略不计。可以认 为c2的实际长度与C1的实际长度相等,则通过换算得出牙根吸收值 数值代入公式,则可以求出上颌中切牙根吸收值,然后将左右中切牙的牙根 吸收值相加除以2,得出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的平均值,由该值进行统计分 析。 2.2病例记录 在患者的病志上摘录以下信息:①性别②开始治疗的年龄③疗程④拔 牙与否⑤安氏分类的类型⑥tt置方丝弓的时间⑦颌间及颌内牵引的时间。 2.3头颅定位测位片的测量 —SN,覆合和覆盖,共计7项。 以硫酸描图纸覆盖于治疗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上,用细铅笔描绘出腭 骨及前部牙槽骨的轮廓和上颌中切牙的影象,画出腭平面和上颌中切牙长 治疗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上,绘出治疗后上颌中切牙影象,并确定矫治后上 Dx’和垂直位移聊’可由如下公式得出: Dx’=Dx+11L1木(cosp2一coslBl) Dy’=Dy+TLl木(sinp2一sinBl) 2.4误差控制 为了确定测量的可重复性是否在统计分析的允许范围内,第一次测量 2周后,在该样本中随机选择20例患者,以同样方法由同一人进行测量。 误差可由下面的公式得出:Sx:√∑D2/2N D是两次测量的差值,N为两次测量的例数。 2.5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输入SPSSl0.0软件进行分析。 结 果 1.通过各项测量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学分析发现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 84. 目的平均值分别为:年龄14.16岁;疗程27.22个月;SNA80.94。:APDI ·2· 38。;ODI72.520;U1一SN109.60。;OP—SN20.020;覆合3.21mm;覆盖3. 47i/lm和Dy’1.74mm。 2.t检验结果表明上颌中切牙根吸收值在男女之间,拔牙与非拔牙之 间,安氏分类三类错合畸形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值与疗程(r= P0.05)显著相关,并且均为正相关关系。 项与上颌中切牙牙根吸收量之间具有极显著的依赖关系,并且整个回归方 值两项联合起来依然较小为0.293。 DI,O.45。ODI,

文档评论(0)

canggu8088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