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p1和aq5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pdf

aqp1和aq5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qp1和aq5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摘要 AQPI和AQP5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硕士研究生:余俊 导 师:何巍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颌面外科 郑州450052 摘要 背景 adenoma,PA)又称混合瘤,是临床上最常见 腮腺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的腮腺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肿瘤的600/0.--70%。由于其无完整包膜,术后易于复 发,多次复发后有恶变倾向,因此,尽早彻底手术切除对防止多形性腺瘤恶变 有着重要意义。 PA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肿瘤剜除术、腮腺浅叶及全腮腺切除术、腮腺区域性 切除术。单纯肿瘤剜除术未能切除肿瘤包膜,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复发率 高。长期以来腮腺浅叶切除术是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的标准术式,并逐渐发展 为包括腮腺浅叶切除术和全腮腺切除术在内的术式,该术式术后复发率小于 0.3%q.O%,但该术式创伤大,腮腺主导管的结扎和面神经的易损伤性可造成面 部畸形、暂时性面瘫年lFrey综合症。随着功能性外科理念的引入,目前腮腺区域 性切除术越来越受欢迎,与腮腺浅叶切除术相比,区域性切除术仅涉及距离肿 瘤较近的个别面神经的分支,减少了面瘫的发生率,且可保留腮腺主导管,大 大减少了面部术后凹陷畸形和Frey综合症的发生。 鉴于腮腺区域性切除术的较多优点,该术式目前已经被广泛采用。但如何 更好的界定外科安全手术边缘一直困扰着众多学者。临床.卜评估安全切缘主要 靠术前影像学表现、术中肉眼观察及中冰冻切片结果。影像学检查对腮腺肿块 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毗邻关系、性质可做出较准确诊断,但对于多形性腺 瘤伪足和卫星灶诊断不敏感。术中肉眼评估主观性较强、误差较大,不适用于 摘要 精确切缘评价。术中冰冻切片尽管被认为是目前最可靠的判定切缘状态的手段, 但由于PA包膜的病理解剖学特性,在有肿瘤卫星灶的情况下,行包膜外切除术 或较小范围的区域切除术时,冰冻切缘可能为正常腮腺或脂肪组织,卫星灶可 能残留,从而导致术后复发。因此,为求彻底治愈的同时防止过度治疗,探求 一种更为准确的判定方法以明确手术切缘性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临床意 义。 各种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有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肿瘤在其不同的发病阶 段,即使在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早期,在蛋白质水平方面就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这些被确认在早期发生的蛋白质变化都有可能发展成为临床判定手术边缘指 标,因此,寻找有效的分子指标以帮助判定安全手术切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飚.67是一种细胞增殖活性相关抗原,有研究发现Ki一67在PA瘤旁组织(肿瘤外1.0 em)的表达显著低于肿瘤组织,并认为该蛋白可作为PA实施区域切除术时的安 全切除界定指标,但其可靠性和灵敏性尚未得到证实。 水通道蛋白(water 转运的跨生物膜蛋白,迄今已发现哺乳动物AQPl3种。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 入,发现AQPl和AQP5不仅能介导水及离子转运,还对细胞内外气体交换、肿 瘤血管的生成及细胞迁移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 对唾液腺肿瘤组织及周边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的表达并无相关研究,为了明确 AQPI和AQP5在PA组织及瘤周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本课题对多形性腺瘤组织 mRNA和蛋白水平进行检测,以探讨其在PA发生 及瘤周组织中的AQPI和AQP5 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AQPI、AQP5在P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是否可作为确定PA手术安全边 界的参考指标,并与Ki671:1,较其灵敏性。 方法 mRNA在30例原发性PA患 采用RT-PCR分别检测AQPI、AQP5、Ki.67 (E组)中的表达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不同组别的石蜡组织标 摘要 本中AQPl、AQP5、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最后行统计分析。 结果 在多形性腺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最高,并随着与瘤体中心距离的增加,其表达 量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发现,A组与B组、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