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中成药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里中成药资料.ppt

艾叶 炭 120g 当归120g 续断60g 香附 制 240g 川芎80g 地黄40 吴茱萸 制 80g 白芍 酒炒 80g 肉桂20g 黄芪 蜜炙 80g 大蜜丸,9g/丸;小蜜丸 1、功效:理气补血,暖宫调经 2、主治:子宫虚寒证(血虚气滞、下焦虚寒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症见行经后错、经量少、有血块、小腹疼痛、经行小腹冷痛喜热、腰膝酸痛。) 证治要点:月经不调,经期腹痛,腰酸带下。 艾叶——温经暖宫, 散寒止痛. ——主药 香附——疏肝解郁, 调经止痛. 肉桂、吴茱萸 —— 助艾附温经散 寒暖宫止痛 —辅药 当归、川芎 白芍、地黄 四物汤——滋阴养血, 调补冲任。 黄芪——补气健脾,助生血之源 —佐药 川断——补肝肾,强腰膝,通血脉 以上10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加炼蜜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口服,小蜜丸一次9g, 大蜜丸一次一丸,一日2~3次 1、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解痉、镇痛、降低血液黏度等作用。 2、临床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妇证等属血虚气滞,下焦虚寒者。 艾附暖宫桂四物, 吴萸续断与黄芪, 疏肝理气又补血, 调经重在暖胞宫。 当归75g 香附 醋制 75g 延胡索50g 茺尉子25g 白芍50g 木香12.5g 炮姜12.5g 红花25g 川芎37.5g 青皮12.5g 肉桂12.5g 益母草300g 熟地100g 山楂 炭 75g 丹参75g 五灵脂 醋炒 50g 温经活血,调经止痛。 用于下焦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经、月经不调,症见经行错后、经量少有血块、行经小腹冷痛、喜暖。 水丸,6g/袋。 肉桂、炮姜——温经散寒,以解寒凝。 ——主药 ?丹参 红花 五灵脂 益母草 活血祛瘀以止痛 ——辅药 茺尉子 山楂炭 香附 木香 青皮 疏肝理气止痛。 元胡 ——佐药 当归 白芍 养血调经. 川芎 熟地 作用:温经活血,调经止痛。 益,蔚,丹 →水煎煮→煎液滤过 用浓缩液 熟地25g 浓缩至适量 酌留部分包衣 与适量水泛丸 剩余红花等12味及熟地75g研成细粉 ↓ 用剩余浓缩液包衣 ↓ 即得←打光←干燥 口服,一次6~9g,一日1~2次,临经时服用。 孕妇禁用。 1、药理实验表明本品主要有改善微循环、解痉等作用。对家兔离体及在体子宫垂体后叶素、肾上腺素引起的子宫兴奋有抑制作用。 2、临床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 四逆汤 《中国药典》2005年版 附子 制 300g 干姜200g 甘草 蜜炙 300g 合剂,10ml/支(口服液) * 返回 1、熟悉温里中成药的含义、分类、功效、适应范围的使用注意。 2、掌握:附子理中丸、四逆汤、艾附暖宫丸。 熟悉:小建中合剂 了解:痛经丸 返回 以温热药为主要组成,具有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温经通脉, 治疗里寒证的一类成药 温中祛寒 里寒证 症见: 脘腹冷痛、喜暖倦卧、口淡不渴或 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小便清长、脉沉迟细而 缓或大汗亡阳、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 温中祛寒类:中焦虚塞。 温经散寒类:寒凝经脉或冲任虚寒。 回阳救逆类:亡阳证。 药性温热而燥, 属热证,阴血虚证及孕妇应忌用或慎用. 1、成分:挥发油,生物碱 2、药效:强心、抗心律失常、抗休克、健胃、驱风、镇吐、镇痛等 桂枝111g 白芍222g 甘草 蜜炙 74g 生姜111g 大枣111g 饴糖370g 合剂 1、功效: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2、主治:脾胃虚寒证 脘腹疼痛,喜温喜按,嘈杂吞酸,食少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饴糖 ——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止痛。 ——为主药 桂枝—温阳散寒 辛、甘、温 ——辅药 白芍—敛阴和营,缓急止痛 苦、酸、甘、微寒 配饴、桂,辛甘化阳,补中缓急 炙甘草—调和补中 配芍,酸甘化阴,柔肝益脾和营 —佐使药 生姜—和胃 合用以升腾中焦生发之气而调营卫。 大枣—补脾 说明: 1、 组方特点: 辛甘与酸甘相配 桂枝+饴糖+甘草--辛甘化阳 平调阴阳 白芍+甘草—酸甘化阴 挥发油 桂枝→水蒸气蒸馏 馏后溶液 合并 药渣与甘草、大枣 浓缩 水煎→煎液滤过→滤液 药液合并 白芍、生姜用 ↓ 50%乙醇渗漉→漉液回收乙醇后 静置→滤过 ↓ 另加饴糖再浓缩 ↓ 即得←调整总量1000ml ,搅匀←加入苯甲酸钠及桂枝挥发油 1、适用于虚劳气血阴阳不足虚证。 2、腹痛是兼喜温喜按, 疼痛部位偏于上腹部,证型偏虚 (1)本品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 (2)薄层色谱法鉴别桂枝、白芍、甘草。 (3)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10 (4)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外,按高效液相法进行测定,每1ml丸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不得少于0.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