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二、主要陆地自然带
名称 分布地区 主要特点 典型类型 森林自然带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生产量最大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和寒带冻原带 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以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 荒漠自然带 干旱地区 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很少,生态系统脆弱 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 误区警示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以大农业生产为例)
1.含义: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分异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
2.目的: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
考点一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回答(1)~(2)题。
(1)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答案 (1)B (2)A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一是明确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包括水平地域分异的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域分异的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原因,二是读懂图示含义。第(1)题,由E到O的变化中已知的自然带变化是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且是水平自然带变化,是水热状况变化,特别是水分越来越少的结果;从“温带及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R—温带荒漠带”的变化可以看出是水平自然带变化,又由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可知,R是温带草原带。第(2)题,OF方向三组自然带体现“高山—山地—温带(山麓水平自然带)”的变化,是海拔越来越低、热量条件越来越好的结果。【考向立意】
结合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考查自然带的判断及地域分异规律。
【思维过程】
读题干和图示→获取各自然带的地域分布及空间分布→调运所学知识→确定自然带地域分布规律→确定自然带类型及影响分布的主导因素。
【误区警示】
不能正确把握区域自然带之间的关系和图示自然带分布规律,是导致该题组出错的主要原因。
【预测展望】
结合区域自然带分布图,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应用。
主题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性) 定义 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或者说每个地带与纬线大体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自然带沿着经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并大致与经线平行地伸展成条带状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沿海←内陆←沿海 3.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干湿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两极
↓
热量带:赤道两极
↓
植被:赤道两极
↓
土壤:赤道两极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内陆
↓
降水量:沿海内陆
↓
植被:沿海内陆
↓
土壤:沿海内陆
[预测演练] 1.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或活动积温,写作≥10℃积温。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面甲、乙两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①甲图反映纬度地带性的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干湿度地带性的分异规律 ③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的分异规律 ④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的分异规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字化设计》课程教学大纲解析.doc
- 《数字媒体艺术》解析.doc
-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承包方全套表格解析.doc
-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监理表格解析.doc
-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解析.doc
- 《水污染治理》试题库解析.doc
- 《税务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培训教材解析.doc
- 《探索规律》lun解析.doc
-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碱金属》解析.doc
-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申报指南(郑增仪司长)解析.doc
- 2025年跨境运动服饰电商智能分拣设备市场竞争力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运动服饰电商智能分拣技术深度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运动服饰电商智能分拣流程优化方案分析.docx
- 2025年跨境运动服饰电商渠道品牌影响力提升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运动服饰电商渠道布局优化方案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运动服饰电商渠道拓展策略与品牌生态构建报告.docx
-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2024-2025学年下学期八年级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 揭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调研历史试题含解析 .pdf
- 2025年跨境运动服饰电商渠道拓展模式创新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跨境运动服饰电商智能分拣中心智能化供应链管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