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效应和工业能源效率的研究_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pdfVIP

产业集聚效应和工业能源效率的研究_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业集聚效应和工业能源效率的研究_基于中国25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pdf

第36 卷 第9 期 财经研究 Vol1 36 N o1 9 2010 年9 月 Jour nal of F inance and Economics Sep1 2010 ) ) ) 基于中国25 个工业行业的实证分析 1 2 王海宁, 陈媛媛 ( 11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天津30007 1; 21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 易系, 天津 30007 1 : 文章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鉴于 业外部性即 业集 聚会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 率的已有研究, 文章提出了 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 假说, 并借助中国2001- 2007 年25 个工业行业的数据, 采用DEA 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 类 能源效率以及 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 而 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 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 高; 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 业集聚 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 业集聚; 全要素能源效率; 单要素能源效率; 外部性; DEA ; T obit 模型 : F4241 4 :A : 10012 9952(2010 09- 0069- 11 、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凸现, 能源效率越来越受到 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重视。如Andrew Warren( 1982 将能源效率称 为/ 第五类能源0 , 旨在表明能源效率在节能中的重要作用。对我国而言, / 十 一五0规划对/ 截止到2010 年,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 十五. 期末降低 20% 左右0 的节能要求以及对/ 低碳经济0的再三强调, 显示了我国对能源和环 境问题的高度重视。而中国的工业部门历来是能源的消耗大户, 2008 年工业 能源消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已经超过70% , 因此必须着重改变工业 部门/ 高能耗0 、/ 高污染0 的发展模式, 提高能源效率, 真正地将节能减排落到 实处。 有关能源效率的测度一直是相关领域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师博、沈坤荣, 2008 。早期的文献大多采用能源强度即能源消费与相应生产总值的比值如能 源- GDP 比值( 或者其倒数 来衡量能源效率( 史丹, 2006 。这种衡量方法又叫 : 2010- 06- 08 : 王海宁( 1982- , 男, 天津武清人,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博士生; 陈媛媛( 1982- , 女, 吉林白山人,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 易系博士生。 # 69 # 20 10 年第9 期 做单要素能源效率法, 具有计算简单、直观形象并且在政策上容易执行等优点。 但它本身包括了大量的结构因素, 如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变动、能源价格的变动 ( Boyd 和Pang, 2000 以及能源与劳动、资本之间的替代和能源投入结构的变化 等许多与能源技术效率无关的因素。因此, 随后有学者采用全要素能源效率指 标( H u 和Wang, 2006; 魏楚、沈满洪, 2007a , 该指标考虑了各种投入要素的相互 作用, 虽然其计算较为复杂、构建比较抽象, 但是采用DEA 的方法, 测度样本点 相对于生产前沿的距离来进行效率的相对比较, 更加符合经济学/ 帕累托效率0 ¹ 的内涵。所以鉴于两种度量指标都各有优缺点, 本文予以同时考虑。 另外, 魏楚( 2009 总结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