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井眼轨迹影响因素研究调研报告.ppt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50年代初期,A.鲁宾斯基和H.B.伍兹就已经分析过地层因素对井斜的影响,并在他们的钟摆钻井计算图版中反映出来,但他们并没有提出地层造斜力Ff的直接计算式。 W.B.勃菜特雷于1975年提出的光钻挺下部钻柱的小车模型,钻头上的横向偏斜力FH应为弯曲引起的偏斜力FB和钟摆力FC之和,同时考虑钻头与岩石的相互作用力,则钻头上总的横向偏斜力Fτ应是地层造斜力Ft弯曲偏斜力FB和钟摆力FC三部分的代数和。 地层特性及应力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白家祉于1978年按照地质力理论,建立了地层力公式。 杨勋尧于1985年根据地层各向异性造斜理论,推导了地层造斜力的直接计算模式,不仅能简化钟摆钻具控制井斜的计算,准确而又方便的计算确定.地层各向异性指数,还可以结合钻柱力学对钻头上的总偏斜力进行定量分析,利用这个模式作者还提出了用一定长度钟摆钻具控制井斜的计算方法。 高德利和刘希圣于1989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了针对正交各向异性地层的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模型,并把典型地层(包括正交各向异性地层和横观各向同性地层)划分12类,分别研究每一类地层对井斜变化和方位漂移的影响规律,给出了定量结果。 地层特性及应力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尹宏锦在1990年将岩石可钻性级值Kd表示的井下环境因素,引入钻速预测方程中进行运算,可以获得影响井眼轨迹的定量结果。 董世明和施太和在1995年通过模拟地下岩石受力状态,在加围压的情况下,测定岩石在不同压力下的可钻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差越大,可选性越好;相差越小,可钻性越差。实现结果还显示在各向异性程度较小的地层中,井眼轨迹总是向着压应力大的一方漂移,双向水平应力相差越大,漂移越明显。 地层特性及应力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地层特性及应力场 构造应力场实验装置示意图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钻头对井眼轨迹的影响主要是钻头的类型及结构特性、钻头直径、钻头侧向切削能力及方位漂移特性等。在实际钻井过程中,应根据钻井设计要求,进行合理的钻头优选,或者进行特定的钻头设计,以便满足该区块的要求。钻头选定以后,这些特性参数便随之确定,为节省钻井时间,钻头类型不可轻易改变,只有在更换钻头时可考虑改变钻头类型。 钻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建立钻头与岩石相互作用模型。1987年,Hwa-Shan.Ho建立了NL模型;1990年,帅健建立了矩阵转化模型,这两个模型把地层看作横观各向同性。1989年,高德利建立了三维钻速模型,考虑地层是正交各向异性的,该模型比较全面地反应了钻头与地层之间相互作用、钻头切削各向异性以及钻头侧向力等因素对井眼轨迹的影响。 1993年,齐林从理论上证明上述三种模型在理论上是统一的,都是由等效钻头力和各向异性理论建立的模型。 钻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005年,刘永辉,付建红等人为了使上述模型应用于侧钻水平井的井眼轨迹预测,建立了适合于弯外壳螺杆钻具组合受力的理论模型。他们认为:钻头与地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下部钻具受力和变形对井眼轨迹的影响较大,只有全面考虑地层特性、钻头特性及下部钻具力学特性,才能比较准确地预测侧钻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钻头的钻进趋势。 这些模型适用于牙轮钻头,但是不适用于PDC钻头。这是因为用钻头各向异性指数不能够全面反映定向钻井PDC钻头结构设计对导向性能的影响。 钻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霍华山认为这是由于:钻直井时,钻头只有轴向钻速,则每个切削齿的切削深度和切削面积基本保持定值,因此切削齿受力基本保持不变。钻定向钻井时,钻头既有向右的轴向钻速,又有向上的侧向钻速,外锥切削齿不切削井眼下部的岩石,钻头保径不与井眼下部的岩石相接触。随着钻头旋转,每个切削齿切削面积不断变化,因此切削齿受力也随之变化。所以定向钻井时钻头各向异性指数与钻直井时是不同的。因为钻头在井底工作状态比较复杂,室内实验较难完全模拟,而目前还没有确定任意时刻下切削齿切削深度和切削面积的理论方法,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 钻头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钻头 Hwa-Shan.Ho认为,PDC钻头的导向性能可以分成钻头对井斜的影响和对方位角的影响两部分,可以用钻头的造斜能力描述对井斜的影响,和用漂移角描述对方位角的影响。他最早提出了钻头的造斜能力和漂移角的定义。钻头造斜性能是侧向钻速与轴向钻速之比。钻头的漂移角是钻头侧向力方向与钻头侧向位移方向之间的夹角,如果钻头钻进方向在钻头侧向力的左边,则钻头左漂移;如果钻头钻进方向在钻头侧向力的右边,则钻头右漂移。PDC钻头漂移的原因是所有切削齿产生的摩擦力。他还提出了在侧向力作用下PDC钻头与井壁相互作用的物理模型,对引起钻头漂移的作用力情况进行了分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钻头 1978年,Glawca提出对每个切削齿受力求和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B∕T 5775-2022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剂 氯化钠.pdf
- 24秋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配湘教版)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第1课时.pptx VIP
- 生命体征测量ppt(共69张PPT).ppt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ppt
- 欧姆龙PLC-CP1E的中文手册.pdf VIP
- (正式版)D-L∕T 1870-2018 电力系统网源协调技术规范.docx VIP
-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_气候第一课时.ppt VIP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次月考卷 1、3单元(江西专用)(原卷+解释)2025-2026学年 统编版.docx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_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ppt VIP
- 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