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化学键理论概述".ppt

  1. 1、本文档共2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杂质缺陷 由于杂质进入晶体后所形成的缺陷。 N型掺杂 P型掺杂 7.4 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一般是指原子结合成分子和晶体的强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其键能约为 100 ? 800 kJ?mol-1。 分子之间弱的相互作用称为分子间作用力或范德华力(Van der Waals force), 其结合能比化学键能约小一、二个数量级,大约为几到几十kJ?mol-1。 7.4 分子间作用力 一、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极性 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极性键 用电负性量度 极性分子 用偶极矩量度 极性分子 内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 键的极性与电负性差有关。成键两原子电负性差值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分子的极性不仅与键的极性有关,而且与分子结构有关。 同核双原子分子 χp相同,结构对称,均为非极性分子; 异核双原子分子 χp不同,两个原子之间的化学键为极性键,均为极性分子; 多原子分子 若为同核分子,则通常为非极性分子,如P4、S8 等。O3分子例外为极性分子: O O O ? ? sp2杂化 ?34 若为异核分子,那么分子的极性不仅与元素的电负性有关,还与分子的结构有关。例如,SO2和CO2都是三原子分子,都是由极性键组成,但CO2的分子结构为直线形,键的极性相互抵消,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在C原子上,分子为非极性分子。而SO2的分子构型为角型,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分子为极性分子。所以,极性分子必含极性键,而含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S O O ? ? sp2杂化 ?34 CCl4,非极性 CHCl3, 极性 分子极性的大小用偶极矩? 量度。在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的距离称偶极长,用符号d表示,单位为m;正、负电荷所带电量为+q和?q,单位C; ? = q ? d 偶极矩是个矢量,它的方向规定为从正电荷中心指向负电荷中心。其SI单位是库仑?米 (C?m),实验中常用德拜(D)来表示: 1D = 3.336 ? 10?30C?m 例如 ? (H2O) = 6.17?10?30 C?m = 1.85 D 偶极矩通常由实验测得。 偶极矩? +q正电荷中心 O H H ? d ?q负电荷中心 ? + + + ? 极性键 极性键 偶极长 ? = q ? d 根据?大小可以判断分子有无极性,比较分子极性的大小。? = 0,为非极性分子;??,分子的极性?。 双原子分子 直线形,?大小与键的极性一致;如HX;多原子分子 结构对称, ? = 0,为非极性分子; 结构不对称, ? ?0,为极性分子; 偶极矩可帮助判断分子可能的空间构型。例如NH3和BCl3都是由四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可能的空间构型有两种,一种是平面三角形,一种是三角锥形,根据 ? (NH3)=5.00?10?30 C?m ?(BCl3)= 0.00 C?m 可知,BCl3分子是平面三角形对称构型,而NH3分子是三角锥形构型。 一些物质分子的偶极矩和分子的几何构型 三角锥形 4.9 NH3 直线型 0.50 NO 角形 5.4 SO2 直线型 0.37 CO 角形 3.1 H2S 正四面体 0.0 CCl4 角形 6.1 H2O 正四面体 0.0 CH4 直线形 1.3 HI 直线型 0.0 CS2 直线形 2.6 HBr 直线型 0.0 CO2 直线形 3.4 HCl 直线型 0.0 N2 直线形 6.4 HF 直线型 0.0 H2 几何构型 ?/10?30C?m 分子 几何构型 ?/10?30C?m 分子 极性分子本身固有的偶极矩称为固有偶极或永久偶极。 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会产生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在分子运动的某一瞬间,分子的正负电荷中心发生不重合现象,产生的偶极叫瞬时偶极。 诱导偶极的产生 ? ? = 0 非极性分子 ? ? 0 + ? ? ? 极性分子 ?1? 0 ? ? ?2 ? ?1 ? ? + ? 无外电场 有外电场 永久偶极、诱导偶极、瞬时偶极 共价分子之间,依靠分子间的作用力相互吸引,在一定的条件下凝聚成液体或固体。 根据分子间作用力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类: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二、分子间作用力 1 取向力 取向力 ( orientation force ) 又称定向力,是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的固有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的静电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