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乳腺增生病辨证型与临床病理分型及激素受体相关性研究
中文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病不同中医证型在病理类型、分级及雌、孕激素受体方
面分布规律,找出其相关性。为临床采用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相对客观、规范
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并有效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同时为延缓、抑制甚至逆转该病癌
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临床随机选取乳腺增生病患者198例,辨证分三型,术前均行B超检查,
采用B超定位下行m绷nmotone旋切取病变组织活检术,HE染色判定病理类型、级别,
免疫组化检测激素受体ER、PR表达水平。探讨各检测指标之间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
关性。
结果:
1、三组间病理分级的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O.05),其中痰瘀互结的II、Ⅲ
级非典型增生所占的比重最高,为14.29%,与其他两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肝郁气滞型与冲任失调型间无显著差异(PO.05).三组证型在一般性
增生中的构成比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o.0016).
2、三组证型均以一般增生为主,不典型增生的病例多分布在痰瘀互结型组,说明乳
腺增生病组织病理分型与其中医证型有相关性(PO.001),三组间两两比较提示痰
瘀互结型与冲任失调型、肝郁气滞型比较有显著差异(PO.0167);肝郁气滞型与
冲任失调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237)。
3、三组间ER、PR表达的构成比存在显著差异(PO.001),三组间两两比较提示:
痰瘀互结型与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肝郁气滞型与冲
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
4、三组间不同病理级别ER、PR表达的构成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组间两两比较提示:一般性增生vS
I级非典型增生和Ⅱ级非典型增生vSⅢ级非典型
乳腺增生病变组织的ER、PR表达与病理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
结论:乳腺增生病病变组织增生程度、激素受体水平和病理类型及分级与中医证
型有关。ER、PR结合病理类型及级别可为乳腺增生病的临床诊断、病情轻重判断、疗
效观察及预后提供客观化微观指标,为早期诊断乳腺癌和二级预防提供可靠的理论依
据。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病理组织学;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n
The ofER,PRand with
ReIationshiP histopathoIogy
ofTCMin of GIand
Zheng-xing HyparpIasiaMammary
ofTCM
SpeoiaIity:Mastopathy.Surgery
Author:LiZhen
Tutor:ProfessorHai
Yangyan
Abstract
the the and of
Objective:Toinvestigaterelationshipamongcategorydegree
the with OfTCMOf
and OfER、PR
hyperplasiaexpression Zheng-xinghyperplasis
laore
of to the
the删gnarygland(脚G).Wehope provide
standardsof andcurativeeffectevaluationformlGand
diagnosis guide
medicin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药春和丹对肝维化大鼠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pdf
- 中药抗真菌颗粒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pdf
- 中药消痤丸对兔实验性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及血清睾酮的影响.pdf
- 中药治疗高尿酸症性肾病的系统性评价及中医临床证候分析.pdf
- 中药活血方对脊型颈椎病微循环影响的实验研究.pdf
- 中药温脉通治疗脉硬化性闭塞症(早期)的临床观察及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pdf
- 中药浸洗方治疗化过度型手足癣临床研究.pdf
- 中药穴位贴敷治儿童鼻鼽的疗效观察.pdf
- 中药灌肠并鱼腥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及对外周血NO、ET-1的影响.pdf
- 中药烫疗加玻璃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