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技术进(发展经济学-温州大学,韩纪江):.ppt

第7-9章 技术进(发展经济学-温州大学,韩纪江):.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永久的主题。 引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把技术进步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最为唯物的思想。这一思想彻底使中国摆脱了唯心的个人崇拜和臆念崇拜,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只要承认技术的作用,就能够最终打碎禁锢中国人民多年的思想枷锁,就能够最终消除封建思想的根基,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平障碍。 没有技术进步,就不会有经济增长的质的飞跃,就不会有社会的最终发展。 中国大炼钢铁时代的教训值得借鉴:利用各种原始的炼钢方法,即使炼出的钢再多,也没有国际竞争力。钢铁产量本身不能说明问题,说明问题的是冶炼钢铁的技术是否先进。只有技术先进了,成本才会降低,质量才能提高,才具有经济效益。 中国建国后过早实行的集体化道路注定要失败。因为解放后的中国,虽然封建主义的大树已经被砍掉了,但是封建主义的根基尚未完全消除。现在要发展好市场经济,也必须首先消灭封建思想,这需要商品化作开路先锋、需要技术进步去破处迷信。 崇信迷信、漠视技术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只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不是其他任何别的思想中的虚无的东西。 本章提要 本章首先介绍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分析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并简单说明掌握技术的方法。 之后重点分析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最后,本章介绍知识经济的有关情况,并重点分析了后发优势理论。 发展中国家虽然落后,但普遍存在后发优势,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将能事半功倍。 一、技术进步的意义和表现 1. 技术进步的意义 (1)技术进步极大的提高生产率。随着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紧密结合,自动化生产越来越普遍,经济增长越来越迅速。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超过了劳动和资本。 (2)技术进步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技术进步,能够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技术进步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技术进步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资源。 (4)技术进步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机器设备的大量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劳动者能够更加愉悦的参与劳动,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对于简单劳动的需求减少,对于复杂劳动的需求相应增加,还可以不断刺激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 2.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柯道(Cobb-Douglas)函数描述了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技术、劳动和资本对于产出的贡献情况。 Q=ALαKβ (A0,0α,β1) 对柯道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lnQ = lnA +αlnL +βlnK 全微分后 dQ/Q = dA/A +αdL/L +βdK/K 这里,dA/A就是技术进步对于增长率的贡献。即 产出增长率 = 技术增长率 +α?劳动供给的增长率 + β?资本供给的增长率 二、掌握技术的方法 1. 学习 发展中国家派遣人员到国外学习,包括3种模式。 (1)留学模式。派遣青年学生到国外留学,学习各种先进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术。 (2)学徒模式。鼓励和派遣本国的个人,到国外进行劳务输出,通过当学徒,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 (3)购买模式。直接购买或通过其他渠道获得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对照说明书,或卖方的简单介绍、指导进行学习、掌握。为了增加销售量,创新企业必须对新技术进行演示和说明,来展示新产品的质量、特点、功能、使用方法。 2. 干中学 干中学,即边干边学(Learning by Doing),是一种不同于学校教育的学习模式,工作时间中积累工作经验,是培养熟练工人的主要方式。在工作的同时,琢磨、总结经验,劳动者能够很快成为熟练工人。 阿罗(Arrow,K.J.)认为,制造业普遍存在学习效应,随着生产的扩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技术进步导致成本下降。企业家的成长不少也是通过干中学的办法来积累经验和获取能力。 发展中国家的通过干中学的模式来掌握先进技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来源于技术外溢。 国际技术外溢,是技术通过贸易途径传播到别的国家,使别国的生产者也逐渐掌握这些技术。 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程度越大,技术外溢的速度越快、范围越大。 要加快干中学,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跨国公司的引进最有效载体。 第二节 技术创新 一、创新理论 1、熊彼特(Schumpter,J.A.) (1883~1950) 美籍经济学家。 出生于奥匈帝国,早年肄业于维也纳大学,攻读法律和经济,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随后游学伦敦,求教于A.马歇尔。 一战前后,曾在奥国的几所大学任教,1913~1914年,受聘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并被该校授以荣誉博士学位。1918年,曾一度出任由K.考茨基、R.希法亭等人领导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社会化委员会”的顾问。 1932年迁居美国,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直到逝世。1948~1949年任“美国经济学协会”会长。 2. 创新 创新,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建立新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