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科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时.ppt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细胞体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它包括胞体和突起(即树突和轴突) 神经系统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总 结 几个概念 神经元、反射弧 兴奋、神经冲动 突触、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神经冲动、神经递质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中枢 3.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出现( ) A.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 C.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正,膜内负 D.受刺激的部位电位是膜外负,膜内正 5.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是( ) A.神经系统 B.感受器→神经中枢 C.反射弧 D.神经中枢→效应器 6.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传递的( )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前膜 D.突触后膜 8.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 10.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0.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 功能: 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 树突 轴突 突起 结构 兴奋: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髓鞘 →神经纤维 集结成束 神经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反射弧中的任何环节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3)形式: 神经冲动(电信号) 双向传导 (2)特点(方向) : (1)过程: 静息电位 刺激 电位差 兴奋向前传导 刺激 动作电位 局部电流 未兴奋部位产生动作电位 (内负外正) (内正外负) 突触小体 内含神经递质 内有组织液 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形成轴突—树突、轴突—胞体突触。 突触 1 传递过程: 3 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化学信号(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前膜 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 一个神经元的兴奋 轴突 突触小体 突触后膜 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内有组织液 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内有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 突触 2 传递形式: 突触后膜 4 特点: 单向传递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神经递质 (1)受体: (2)种类: (3)作用: 使后膜兴奋 作用后被分解 (4)去向: 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 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糖蛋白)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区别 传导方式 耗能的多少 方向 速度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快 慢 双向 单向 少 多 电信号(神经冲动) 化学信号(神经递质) 为什么突触小体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 为兴奋传导或神经递质分泌等提供能量。 在整个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 为什么? 单向,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即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脑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脑干 大脑 小脑 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脑干:有心跳、呼吸、血压等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 下丘脑:有体温、水平衡调节中枢,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传导反射 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使运动协调、准确。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很多神经中枢 小脑的功能 被切除小脑后的狗的走姿 维持身体平衡 小脑损伤,会使人站立不稳,行走摇晃,不能完成灵巧的动作。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为( ) A.③②① B. 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D 这些神经中枢是各自孤立地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的吗? 阅读P20页资料分析,讨论: 1、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 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 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是大脑的控制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