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笔记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笔记2

第二分册 第课第课第3课封邦建与礼乐文化 BC1046年周武牧野打商军,称“牧野之战”武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今 陕西安),史称周封邦建“封亲戚.以屛“和同”。4.实质:敬天保民。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一、社会大变革(B) 1.BC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后人称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经济变革: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最深刻的变革。井田制瓦解。 3.政治变革:由封邦建国到中央集权大一统。 4.思想变革:由礼乐制度到百家争鸣。 二、百家争鸣(B) 1.背景:影响由弱变强,后居上.并终统六国.BC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揭开了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 三、西汉的建立(A) 刘邦于BC202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汉承泰制【A】 (1)继承: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 (2)创新:相对于秦朝的郡县制,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相对于秦朝的严刑律法,汉初轻徭薄赋,政令宽简。 (3)评价:有利于人民修养生息和经济的恢复,巩固了政权;但同时地方势力加强,与中央矛盾突出,最终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 二.文景之治【A】 (1)西汉文帝、景帝时,以黄老思想治国,采取“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免田租,废除秦朝的严刑酷法等。 (2)为社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豪族势力也随之壮大,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等社会不稳定因素越来越凸显。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一.从“无为”到“有为”【A】 实质是汉武帝加强皇帝中央集权。 (1)内外朝制度:为加强皇帝集权,裁抑丞相职权;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以丞相为首的政务机关称为“外朝”。 (2)刺史制度:汉武帝创设刺史制度,由中央特派监察宫员,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3)推恩令:以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大体消除了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1)汉武帝时,采用董仲舒等人的建议,将儒学定为官学,其他诸子之学“罢黜”在官学之外;在长安建立太学,教授五经,从中选拨官吏。 (2)影响:儒学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3)武帝的执政原则可以概括为“儒表法里” 三.对西域疆土的拓展【A】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三次战争,大体解除了匈奴对北边的威胁,并在河西走廊设河西四郡,以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 一.东汉的建立【A】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是为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二.豪强地主【A】 表现:建立大庄园,控制大量依附农民;拥有私人武装;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官,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 (3)影响:豪强地主势力逐渐演变为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威胁;出现军阀大混战,东汉名存实亡。 第11课 割据与分立 一.赤壁之战A 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大战于赤壁。孙、刘军队运用火攻,大获全胜,迫使曹操北还。随后,刘备进占四川,孙权进一步扩展了东南辖区。 二.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A】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史称“孙吴”。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一.南北朝政权的更替【A】 北:五胡十六国(匈奴、鲜卑、羯、氐、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南:东晋→→南朝(宋→齐→梁→陈); 后,北周灭北齐,隋朝代周,南下灭陈,统一全国。 二.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B】 孝文帝改革内容:迁都洛阳;改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尊崇孔子,实行礼制,提倡以孝治国。 影响:得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拥护,巩固了其统治基础;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推动了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 第13课 隋唐政治新格局 一.隋朝与唐朝的建立【A】 581年,杨坚篡周建隋,是为隋文帝。589年,隋军南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同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定都长安。 二.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B】 1、三省六部制初创于隋文帝时。中央设中书、门下、尚书省,分别负责为皇帝草拟、审核和执行政令。吏、礼、兵、刑、户、工六部,归尚书省管辖。 2、唐朝还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场所。 3、三省六部制其实是皇权逐渐增强的产物,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的三省互相牵制,使个别宰相难以擅权专断。 三.科举制【B】 (1)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选拔官员的制度。 (2)由隋朝开创,经唐朝逐渐健全。唐朝科举考试常设明经、进士两科,尤以进士科为重。 (3)作用:网罗天下俊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人才选拨、官员任命的权力完全收归中央,对门阀势力有效抑制,中央集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