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圣之功——朱哲学底蕴研究
中文摘要
本文是对朱子哲学的一个反省研究。
朱陆之争、朱王差异,现代哲学对朱子思想的种种解释,根源何在?朱子哲
学是否存在着自明的真理?还是每一种思想都不可避免其“洞穴”之见?不同的
洞口争论与解释必然不同?
本文的视角是从显明的功夫论之差异推至本体之分析。善,在朱予哲学中是
本体的存在,恶则是善的流失。私与恶,相对于善而言,在朱子哲学中,正如西
方哲学对个体与普遍的思考。
本文分四章展开,对善之本体的分析,借助太极(理、气)、仁、天地之心、
圣人之心等概念;对私、恶的分析,提出常人观、本心的保留、最后落实于形气
与信念;功夫途径则以小学与大学为朱子圣学“稽古”与“创新”的二轮,没有
过多地陷入“涵养、致知”的关系分析中,大学之要点即格物穷理,本文从两个
途径展开说明:圣经求义与人心之絮矩。试图表明朱子思想之特点:行为知,身
为心,而前者之训练正是为给主体提供他者的视域,后者则是根本的道德主体之
肯定。从这个意义上,进入阳明哲学的讨论,以证实其发明朱子,功莫大焉。
无论是朱熹阳明或者中西哲学之比较,意在说明,门户之见的狭隘性,可能
影响到古人思想资源对于现代道德建设的意义衡定。
四章内容分说:
第一章,“理之善与天地之心”。程颢和程颐对于性善的说明是不同的。通过
太极概念的分析,发现:朱子的性善论有二程兄弟的思想痕迹,太极从理气之善
过渡到只是理,善从元初的时间意义上升为本体的存在,善是宇宙的本然属性;
通过仁之思想梳理,善从理照耀到人:人,则以圣人为其轨范,通过天地之心与
圣人之心的相互解释,圣人成为善的象征。此为圣学可能性之本体证明。
第二章,“常人之私”,首先提出常人如何出现在朱子的话语中,并且是与圣
人相对应的重要概念。常人与圣人的差别在本章没有纠缠于天命与气质的分离旧
说;而是从心和理(性)的关系入手,牵涉出情的重要性,最后通过人心与道心
的分析,私与恶,最终被归结为形与气。此即为圣学修养的必要性之分析。
第三章,朱子圣学功夫论的核心观念,丰敬与致知,在本章中被分解为小学
(涵养)与大学(格物穷理)、规行(修身)与养心(治心);在格物中又突出了
两个层次:圣经求义(理和心的融合)与心之絮矩(心和心的共通度量)。要说
明圣学最终的依靠是心之愉悦。“小学”与大学的并进说明朱子圣学的意义不仅
在于主体之发明,亦在于他者视域的重视。
第四章,对王学的简单分析,通过心与性、意与知、知行与愉悦二个层次表
明阳明哲学对朱子圣学思想推进的两而性。其中借助康德哲学的‘点理解,以从
外在的角度表明朱王二说之异同。
结语是对道德哲学的反思和朱子哲学对应现代话语的意义之说明。
关键词:性善理之善太极仁天地之心圣人之心常人私圣学王学
中图分类号:B244.75
Abstract
In ofChuHsi’s is
the
dissertation,a philosophyproposed.
self-questioningstudy
rootaboutthe betweenChuHsiandlu
Whatistheideolo画cal arguments
differencebetweenChuHisand andthe
Hsiang—Shan,the WangYangMing
toChuHsi’s inmodemtime?WhetherChuHsi’s
interpretations philosophy
istheSelf-evidence each has
truth?Or,whether
philosophy philosophyinevitably
schoolsdiscussi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