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孔子正名思想研.pdf

  1. 1、本文档共3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孔子正名思想研

内容提要 正名作为孔子首倡的一种学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思想史意义。在古代,孔子正 名说不仅揭开了先秦诸子名辩思潮的序幕,还被铸造为一种名教的形式而渗透于 儒家中国的方方面面。近代以来,孔子正名说又被理解为沟通中西思想之间的一 个孔道,从而以柏拉图主义的方式重新塑造着近代中国思想的面貌。有鉴二F此, 全面反省和重新诠释孔子正名思想,就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综合古今中外对孔子正名说的理解,有三个要素必须承认:一、名有确切性 的要求;二、名能定实;三、名有道德实践意味。其中,一、二分别对应于古典 的名言解和名分解,三则是对:柏拉图主义进行反省的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史料 和文本分析,我们得出“名”应解作前孔子时代就已经产生的政治伦理之:名分, 而在名辩思潮影响下出现的名言解只是名分解的应有之义。于是,结合正名章来 看,孔子正名说强调的是君子若有其名,应有其言,且当有行。因此,我们将孔 子正名的致思格式理解为“名”一“言”(“义”)一“行”。从这一致思格式重新 检视和梳理孔子学说,能够发现一套可观而严整的思想系统。 然而,就总体的义理结构:来看,孔子及儒家的名学可以分为三个独立而相互 关联的命题:“名定实辨”、“循名责实”和“实至名归”。第一个命题涉及儒家的 认识论;第二个命题涉及儒家的道德论和政治论;第三个命题涉及儒家的历史观。 儒家认识论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人具有一种把握实的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了 通感的观念,认为实是由这种:先天的直觉整合了感觉材料而成的。儒家道德论的 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名对实有决定作用?我们发现,名分的作用在于使人能够顾 念其名而反归仁心,从而激发出道德的决断力,而仁心实际上是通感与名分相互 结合而构成的一种伦理心境。儒家政治论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古今政治之间的 变迁?我们发现,与原始儒家二元政治架构相适应的现实已经发生变化,这就使 得儒家政治必须将其智性的原则贯彻到底,从而发展出民主政治。儒家历史观的 关键在于:如何看破名声?于:是我们提出了历史心境的观念,用来解释爱名之心 源于人有一种追求永恒和不朽的无限心。儒家因此行权而设为名教,但其对名的 运用却因君子和平民的不同立场区分为不同的层次。 最后,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是以名教的形式影响和塑造了古代社 会,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儒家正名思想的产生过程做一个系统梳 理,并对正名思想与现实王权相互结合而成的名教的成型与流变的线索做~个检 讨,以期对孔子正名思想做一种历史的回眸与甄定。 关键词:正名 通感伦理心境历史心境名教君子平民 中图分类号:B222.1 6 ABSTRACT rolem a imp叭鼬t very initiativedoctrine,hasplayed Ming,asaCon觚ius Zheng not s伽他dthe ancient Mingoray times,Zheng ofC陆nese也ou出。In 也ellistory of alsow邪 thediscussionMing,but trendabout nle of pre.Qinphilosophers prelude

文档评论(0)

chuotuo00757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