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值 概念: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即体核温度。 意义: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使能量代谢增加显著的因素是() A 思考问题 B 进食 C 跑步 D 环境温度降低15度 体内温度最高的器官是( ) A 胰 B 肝 C 肾 D 心脏 发热开始时病人出现恶寒的原因是( ) A 体温降低 B 散热量不足 C 调定点上移 D 体温调节机制障碍 * *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 温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第一节 能量代谢 2.脂肪:次之(30%)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一)能量来源 1.糖:主要(70%以上) 3.蛋白质:很少(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二、能量利用 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有50%转化为热能,其余以自由能形式贮存于ATP中。除骨骼肌运动时所完成的机械功外,其余的自由能最终也转变为热能。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大。全身剧烈活动时,短时间内其总产热量比安静时高出数十倍。 劳动或运动时的能量代谢率 ───────────────-------- 肌肉活动形式 平均产热量(KJ/m2.min) ────────────------------- 静卧休息 2.73 出席会议 3.40 擦窗 8.30 洗衣物 9.89 扫地 11.37 打排球 17.05 踢足球 24.98 ───────────────-------- (一)肌肉活动 (二)精神活动 人在平静地思考问题时,能量代谢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产热量一般不超过4%。 但精神处于紧张状态(烦躁、恐惧、情绪激动等)时,由于会导致无意识的肌肉紧张性增强、交感神经兴奋及促进代谢的内分泌激素释放增多等原因,产热量可显著增加。 (三)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从进食后1h开始,持续7~8h),即使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热量却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些 “额外” 热量是由进食引起的。 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 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四)环境温度 1.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在20~30℃的环境中较为稳定。 2.环境温度超过30℃,能量代谢率增加。 3.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随着温度的不断下降,机体产生寒战和肌紧张增加以御寒,同时增加能量代谢率。 四、基础代谢 (一) 概念 1.基础代谢: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的条件如下: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平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18-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2.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正常体温 1.直肠温度:正常为36.9~37.9℃。 2.口腔温度:约为36.6~37.6℃。 3.腋下温度:约为36.2~37.2℃。 肛温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测试不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1.昼夜波动 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呈现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的昼夜节律。 一般是清晨2~6h时最低,下午1~6h最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颠倒。 2.性别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动。排卵日最低(约1℃)。 3.年龄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岁,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的青年人体温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