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导通路.ppt

2.瞳孔对光反射: 1.皮质核束: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表现 有 无 肌纤维颤动 (-) (+) 病理反射 软瘫 硬瘫 瘫痪特点 降低 增高 肌张力 明显、早期即可出现 无或废用性肌萎缩 肌萎缩 较局限、单一或几块肌瘫 较广泛,全肌群性瘫 瘫痪范围 脊髓前角C、脑干躯体运动核及两者轴突 皮质运动区、锥体束 损害部位 下运动神经元核 上运动神经元瘫 (二) 锥体外系 锥体系以外的下行(运动)传导通路,统称锥体外系。 主要功能: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和调整体态姿势和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该环路对发出锥体束的皮质运动区的活动有重要的反馈调节作用。 (1) 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额、顶叶 新纹状体 苍白球 内囊 背侧丘脑(腹前 核、腹外侧核) 4、6区 大脑皮质 皮质纹状体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苍白球丘脑纤维 2、 皮质一脑桥一小脑一皮质环路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小脑束 额、顶、枕、 颞叶 脑桥核 小脑皮质 脑桥臂交叉 躯体运动区 背侧丘脑 结合臂交叉 齿状核 红核 脊髓前角细胞 交叉 大脑皮质 4、6区 (腹前核、腹外侧核) 红核脊髓束 3.新纹状体一黑质回路 自新纹状体发出纤维,止于黑质,再由黑质发出纤维返回新纹状体。黑质神经细胞能产生和释放多巴胺,当黑质变性后,则纹状体内的多巴胺含量亦降低,与Parkinson病(震颤麻痹)的发生有关 神经传导通路是由数个神经元通过突触相连而成的神经元链,为机体完成复杂反射的物质基础。根据传导方向的不同分: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和运动传导通路(motor pathway)。 人体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感受器不断地接受内外环境的刺激,感受器兴奋后,将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元传至中枢,再经过中间神经无中继后,最后至大脑皮质,产生感觉。此途经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另一方面,大脑皮质将这些感觉信息整合后,发出指令,沿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到达躯体和内脏效应器,引起效应。称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概 述 周围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变为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元传递至中枢相应部位,最后至大脑皮质高级中枢,产生感知和意识. 另一方面,大脑皮质将这些感知信息分析和整合后,发出指令,沿传出纤维,经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到达躯体和内脏效应器,引起效应。 大脑皮质与周围感受器或效应器之间的联系通路,称传导通路(conductive pathway)。根据传导方向的不同分:感觉传导通路(sensory pathway)和运动传导通路(motor pathway)。 在临床上依据各种传导通路的特点,结合病友的特殊体征,对神经系统有关疾病做出定位性诊断。 概 念 指大脑皮质与感受器或者与效应器之间联系的路径。 感受器至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传导通路即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与效应器之间联系的传导通路即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一、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的特点 ?三级神经元参与传导 ?左右交叉(注意交叉部位) ?上下倒置(但头面部本身是正立的) ?损伤后引起相应的感觉障碍 1.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Conscious proprioceptive and fine touch pathway of trunk and limbs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周围突 脊神经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薄束、楔束 薄束核 楔束核 对侧内侧丘系 延髓、脑桥、中脑 背侧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① ③ ② 肌、腱关节、皮肤 楔束 内侧丘系 薄束核 楔束核 薄束 丘脑腹后 外侧核 损伤及其表现: 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2、内侧丘系、腹后外侧核、内囊损伤: 对侧半身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3、大脑皮质损伤: 对侧相应支配区本体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1、延髓后索损伤: 2.躯干四肢痛温粗触压觉传导路 Pain, temperature and simple touch pathway of trunk and limbs 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背外侧束 上升1-2节 脊髓Ⅰ、 Ⅳ~Ⅶ层 对侧脊髓丘脑束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延髓、脑桥、中脑 背侧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