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育苗技术的研究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蛤育苗技术的研究文献综述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 目: 文蛤的养殖现状及苗种情况 学 院: 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姓 名: 李林伟 班 级: C06生科 专 业: 生物科学 指 导 教 师: 常抗美 起 止 日 期: 2010.2.23-2010.3.23 2010 年 03 月 23 日 文蛤的养殖现状及苗种情况 李林伟 (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 C06生科(1) 浙江 舟山 316004) [摘要]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x) 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 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1]。文蛤肉质细嫩、养丰富,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文蛤养殖以其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技术管理方便等优点, 极大地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文蛤产业的扩展,以及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中国近岸海区受到污染和破坏,使得文蛤天然苗种的数量减少,通过采捕无法获得足够的苗种。[2]所以我海洋水产研究人员们想到了人工育苗,已满足文蛤养殖对文蛤苗种的需求。 [关键词] 文蛤, 养殖,亲贝, 育苗 前言 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x) 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 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重要经济贝类。文蛤肉质细嫩、营养丰富, 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 是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文蛤养殖以其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技术管理方便等优点, 极大地推动了该产业的发展。近年来, 我国沿海各地区的文蛤养殖业发展迅速。南到广西北海, 北至辽宁各地, 文蛤养殖已成为我国沿海渔区加速实现农村小康和现代化进程的一项支柱产业。 1文蛤的养殖 1.1文蛤的养殖现状 我国沿海均有文蛤分布, 其中辽宁省的辽河口附近、山东省的渤海湾、江苏省南部沿海、广西的北海湾及台湾的西海岸一带文蛤资源尤为丰富。文蛤一般生活在河口附近沿岸的潮间带以及浅海区的细沙或泥沙滩中。文蛤养殖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 早在渔猎时期, 文蛤就开始被人类采捕食用; 在唐朝时期作为贡品。新中国成立以后, 随着国际市场对文蛤需求量的不断增长, 我国的文蛤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文蛤养殖面积已达到114 ×105 hm2 , 年产量约610 ×104 t , 出口量达210 ×104t[3]。近年来文蛤养殖由过去的单一自生自长、自然采捕的原始方式逐步改进成现在的移苗增殖、网围精养、蓄水暂养、池塘混养等集约养殖方式[4]。 随着文蛤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海洋富营养化程度的日趋严重, 文蛤发病的情况越来越重, 受灾的面积越来越大, 损失惨重。据报道, 仅1989 年江苏南部沿海文蛤死亡数量高达610 ×103 t ,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人民币。通过广泛调查, 实地考察及大量的对比试验证实江苏南部沿海多年来文蛤发生大批死亡的主要病菌是弗尼斯弧菌。1992 年以来, 广西沿海一些养殖场每到6 月份常发生文蛤大批死亡的现象。死亡率高达60 %~80 % , 部分区域高达95 %以上, 与江苏南部沿海近年来发生的死亡情况十分相似。不仅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严重污染了沿海滩涂, 极大地危害到贝类的生产和出口。刘军义等通过研究确认广西文蛤的大批死亡主要是以副溶血弧菌为病原体, 以海水为媒介的传染病造成的。 1.2文蛤养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文蛤养殖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除了文蛤苗种供应不足和某些技术上的问题外, 主要被文蛤的大批死亡所困扰。在文蛤的养殖过程中常常发生文蛤大批死亡。文蛤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1) 季节性 以江苏省为例, 文蛤死亡大都发生在高温季节8~9 月, 此时文蛤产卵排精后, 体质虚弱, 另外又处于雨水较多, 比重较低, 滩温过高的季节。 (2) 区域性 潮区较高, 底质较硬, 含泥较大的地方最易死亡。特别是小潮汛期的高潮区滩涂, 干露时间长。 (3) 流行性 文蛤从少量钻出滩面, 到大批发生死亡只有2~3 d , 死亡后发出难闻的臭味。死亡的文蛤软体部很快腐烂, 污染滩涂及整个海区, 造成整个海区的文蛤大批死亡。根据江苏省水产研究所等的研究, 从患病文蛤内脏块中已检查出溶藻弧菌、弗尼斯弧菌、副溶血弧菌、腐败假单胞菌四种微生物, 其中以弗尼斯弧菌毒性最强。由于微生物的作用, 使文蛤死亡从高潮区滩涂蔓延到低潮区甚至

文档评论(0)

wuyuet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