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知识.ppt

一年来的工作回顾 07年9月底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并被县市省教育网站报道 被合肥市关工委和教育局相关会议表扬,论文大会交流 承担市级课题一个 接待来访学生39人次,网上咨询很多次,书信咨询6次。成功干预校园危机一次。鉴别诊断精神病1例、神经症1例并转介医院治疗 大型应考讲座1次,其它小型讲座2次,黑板报5次 心理健康教育的通识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 健康的标准 身体健康的标准 1、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 6、体重适当,站立时头、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不发炎,反应敏锐;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感觉轻松。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构完整 心理健康、和谐(人格结构) 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 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 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 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 摘要幻灯片 一、筛选心理问题的类型 二、判断问题的严重程度 三、评估求助者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一、筛选心理问题的类型 筛选心理问题的顺序: 从重到轻(先排除严重的心理问题) 由粗到细(先大类,后小类) 心理问题的类型(1) 精神病 心理问题的类型(2) 神经症 心理问题的类型(3) 一般性的心理问题 社会适应不良 人际交往障碍 学习障碍 情绪困扰 意志缺陷 性格弱点 现实的矛盾和茫然 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 独生子女心理与教育问题 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学生的心理与教育问题 离异家庭、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与教育问题 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现代通讯、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 独生子女常见的心理问题 社会化不足 孤独 自我中心 动手能力差 应付困难能力差 性格缺陷:懒惰、退缩、孤独、依赖、任性 儿童社会适应性评价标准 至少有一个同龄人的朋友,而且友谊至少维持在6个月以上; 在看不到好处的情况下,能主动做好事; 别人无意侵害你的利益,能够理解和原谅别人; 损害别人或公家的东西,会感到内疚; 别人获得荣誉或成功,能向他表示祝贺,并分享他的快乐。 学习辅导的内容 智力方面的辅导 观察力的辅导 注意力的辅导 记忆力的辅导 想象力的辅导 思维力的辅导 非智力方面的辅导 学习兴趣的辅导 学习动机的辅导 学习方法的辅导 学习习惯的辅导 学习疲劳的辅导 应试方式的辅导 人际关系的辅导 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 优化人际关系的辅导 调适人际关系的辅导 优化人际关系的辅导 调整认知结构*:调整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消极、片面、错误的看法 克服人际偏见*:如归因判断(第一印象、光环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自我投射) 加强个性修养:豁达大度、克制忍让、谦和热情、正直诚实、委婉含蓄 学习交往技能:增加交往频率、真诚关心同学、学会宽容待人、讲究褒贬手段、保持人格完整、掌握交往技巧 调适人际关系的辅导 克服害羞 消除误会 与同学和好 正确对待妒嫉、背后议论等 情绪的辅导 认识情绪:情绪的体验、情绪的表现、情绪的生理变化 保持积极情绪:知足常乐法、自得其乐法、创造快乐法、增强自信法、不自寻烦恼法、宽容法、自我解脱法、忍让克制法、多交朋友法、助人为乐法 调节消极情绪:认知调节法、宣泄调节法、遗忘调节法、转移调节法、升华调节法、呼吸调节法、运动调节法、语言调节法、音乐调节法 择业辅导 了解各行各业 了解职业适应性:兴趣与择业、能力与择业、气质与择业、性格与择业、其他心理因素与择业(如感受性、耐受力、时间感、反应时、创造力、生物钟) 择业原则: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适应性原则、主动性原则 心理问题的类型(4) 躯体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 心理问题的类型(5) 发 展 性 的 心 理 问 题 心理问题的类型(6) 危机事件 自杀小测验(1) 自杀身亡的人中有25%--50%的人以前曾尝试过自杀 谈论自杀的人不会自杀 自杀发生前没有警告 如果父母总有一人在孩子5岁前自杀身亡,存活下来的孩子在长大后自杀的可能性是没有这种经历的儿童的许多倍 在获准入院的24小时之内有自杀企图的人比其他精神病患者更可能使用药物 在医生照料下的病人没有自杀的危险 生活压力因素是有效的自杀预测因子 自杀小测验(2) 自杀的男人比女人多 一个病得十分厉害甚至是晚期的病人,不可能发生自杀 当一个有自杀倾向的病人开始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