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与本质精要.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象与本质精要.ppt

典故:守株待兔 问题:1、农夫第一次得到兔子说明了什么? 2、农夫后来天天等兔子而不得又说明了什么? 举例巩固 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2、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典故:守株待兔 问题:1、农夫第一次得到兔子说明了什么? 2、农夫后来天天等兔子而不得又说明了什么? 两种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 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两者相互区别。 如果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就会得出荒谬的结论。 (2)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 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原因之所以成其为原因,是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结果而言的;同样结果只有相对于引起它的原因来说才成为结果。因果双方互为前提,取消了任何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①长江流域降雨量太大 ②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 砍伐过量,水土流失 严重,河床淤积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 造田使湖泊蓄水能力 大大降低 特大洪灾 ①良田被冲毁 ②财产遭损失 ③生命被剥夺 (原因) (原因) (结果) (结果) 图 C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同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是结果。反过来也是一样。 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 公益广告 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 森林被乱砍乱伐 洪水泛滥 (原因) (结果) (结果) (原因) 第三,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 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中,原因引起结果,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自己的原因,彼此之间互为因果。 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在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有其本来的意义;可是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场合放在它和世界整体的总联系中来考察,这两个观念就汇合在一起,融合在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 ——恩格斯 第二章 联系和发展 再次,准确地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原因和结果辩证关系的启示 首先,认识事物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海啸无情地袭击了人类。这一天,20多万生命被无情的海浪吞没。海啸发生后,中国气象局组织专家对印度洋地震海啸灾难进行了分析,认为灾难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有重要关系。 专家指出,当海底地震发生后,海浪以震荡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到岸边造成的破坏程度与海平面的高低有密切关系。 专家对现有资料表明分析后指出,本世纪中国的地表温度将明显升高,而气候变暖将直接导致海平面的进一步升高.到205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12--50厘米,大于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幅度,其中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等几个重要沿海经济带周围的海平面约上升50--100厘米,海平面的上升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为此,专家建议,中国应加强沿海地区海洋和大气系统的监测,建立相应的预测预警机制;同时要出台相关法规条例,促使沿海城市和重大工程规划时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潜在威胁,并要加强堤防建设,提高防护标准。 中国专家分析印度洋海啸成因,倡建预测预警机制 分析“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和产生的后果,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活动远离“热岛效应”的困扰,把我们的家园建设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舒适惬意的现代城市?在这一过程中,青年学生你打算怎样做?请写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城市“热岛效应” 久居都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城市局部地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出很多。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天气,人们往往愿意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都市人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还要忍受酷暑的折磨?这是因为城市“热岛效应”在作怪。 城市“热岛效应”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在气象学近地面大气等温线图上,郊外的广阔地区气温变化很小,如同一个平静的湖面:而城区则是一个明显的高温区,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着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的形成有客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因素,主要包括人工建筑物的影响、城市大气污染、人工热源的影响、城市绿地和水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