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心肺脑复苏
学习目标:
说出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的概念;简述心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及急救原则;能按照临床思维方法对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诊断,找出诊断依据,并做出正确处理。
第一节 概述
1958年,美国医生Peter Safar教授通过研究助产士怎样运用口对口呼吸来复苏新生儿,提出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有确实可靠效果。1960年Kouwenhoven等详细报道用力胸外心脏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从此,开创了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压术为基础的现代心肺复苏术,即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急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患者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但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搏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因此,维持脑组织的灌流是心肺复苏的重点,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应积极防治脑细咆的损伤,力争脑功能的恢复。所以,目前已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scitation resuscitation,CPCR)。
心肺脑复苏是对心搏和呼吸停止的患者所采取的以恢复循环、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为目的的急救措施。其过程可概括为3个阶段:初期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二期复苏(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后期复苏(延续生命支持)。心肺脑复苏能否成功,关键是时间。在心脏停搏后4min内开始初期复苏,8min内开始二期复苏者的恢复出院率最高,因此早期开始复苏是提高成活率和脑功能完全恢复率的基础。
10
第二节 呼吸、心搏骤停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的心脏停止搏动,造成有效泵血功能丧失、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和意识丧失的临床急重症。心电图表现有心室颤动,心室静止和心电-机械分离3种类型·其中心室颤动最常见,占80%。心搏骤停患者“临床死亡期”,若能立即采取正确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康复。
案例
患者,男性,35岁,电工,平素身体健康,在工作时不慎触电,工友立即拉断电闸,将其脱离险境后2min,呼之不应。查体:病人面色苍白,胸廊无明显起伏,触摸无颈动脉搏动,瞳孔散大。
问题:①根据上述描述你的印象是什么?并找出相关的依据;②确诊后患者该如何处理?
【临床表现】
心搏骤停后,血液循环停止,由于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临床上常以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症状最为明显,具体表现是: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暂的阵发性痉挛。
2. 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
3. 心音消失。
4. 呼吸断续呈叹息佯或停止,常发生在心搏骤停后30s内。
5. 瞳孔散大。
6. 面色苍白或青紫。
7. 心搏骤停的心电图类型。根据心脏活动滑况及心电图表现,心搏骤停可表现为心室颤动、心室静止和心电-机械分离。
(1)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 又称室颤,心室肌呈不规则蠕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为200~400/mm。此型发生率高,恢复自主心搏的可能性最大。
(2)心脏停搏(ventricular standstill) 又称心室静止,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收缩活动能
力,心电图上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直线或偶见P波。
(3)心电-机械分离(electro mechanical dissociation,EMD) 心肌完全停止了舒缩活动,不能排出血液,但仍有生物电存在,心电图可呈缓慢(20~30/min)、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即使采用心脏起傅,也常不能获得效果,为病死率极高的一种心电图表现。
【病因和诱因】
引起心搏骤停的原因很多,成人中最常见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其次是非缺血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1.心旺疾病原因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均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室颐、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从而引起心搏骤停。
(1)冠心病::约占心血管疾病的80%,包括急性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栓塞等。
(2)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冠状动脉口狭窄、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中层硬化等。
11
(3)心肌疾病:肥厚性阻塞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克山病、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心肌淀粉样变、白喉心肌炎等。
(4)主动脉疾病:主动脉瘤破裂、夹层动脉瘤、主动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