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入新课:
1、用幻灯展示报纸新闻《长征三号乙:在西昌成功发射一颗尼日利亚卫星》。
2、提问: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在哪一方面的成就?
3、出示课题和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讲授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严峻国际、国内环境。
2、指导学生观看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有关视频材料,让学生掌握爆炸的时间和意义。
3、指导学生讨论P91“动脑筋”:“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保卫自己的国家,并不是要拿原子弹对其他国家进行核威胁,搞霸权主义。
4、(过渡)原子弹需要有运载工具,在研制原子弹的同时,我国也在进行导弹的研制工作。?
5、结合第14课《钢铁长城》中关于导弹部队的知识,讲述我国在导弹研制方面的成就。
6、核武器的发展促进了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进步。1958年,成立了由钱学森领导的公关小组,开始进行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播放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的视频。
7、强调指出:从此之后,中国的国防科技和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8、联系时事,重点讲述“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的有关情况,并展望中国在航天事业方面的发展前景。
9、(过渡)在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我国的生物技术也在大踏步地前进,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充分显示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播放有关籼型杂交水稻培育的视频后,指导学生分析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理由。
10、引导学生思考:建国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但是,为什么我国仍然能够取得这么多的重大科技成果?
教师总结。结合本教研组承担的思明区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学作品在历史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的研究,引用初中语文课本、新闻资料、颁奖词等文学作品来辅助教学,重点讲解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
教师寄语:
每一项科技成果都令我们欢呼和骄傲。但是,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永不止步。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让我们奏响时代的最强音,继续奏响“感动中国、震动世界”的新乐章!
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列举本课中涉及到的重大科技成果。(任意4项)
2、查找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还有哪些。
3、从原子弹的第一次爆炸,到神五、神六的飞天壮举,中国只用了不到50年的时间,为什么可以取得如此伟大成就?
4、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浏览报纸。
学生回答:科学技术方面的成就。
两大组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国际和国内局势讲述。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我国原子弹研制的背景。
学生根据搜集资料介绍原子弹简单的爆炸原理后,观看爆炸经过并思考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和交流,并分别展示自己的结论。
学生举例说明:在原子弹试爆成功后,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历史兴趣小组的学生展示有关导弹的几种分类表格和实例图片。
学生观看《国庆50周年大阅兵》中有关导弹部队的视频资料并思考问题
学生仔细观看。?
???学生用图片、表格、文字等方式展示新中国在国防科技和航天科技事业方面的伟大成就。
??学生回忆“神五”和“神六”发射时候的激动心情并展示图片。?
学生通过视频材料感受袁隆平院士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学生介绍1-2个袁隆平的先进事迹,并讨论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技术给人类的影响。?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讨论和探究。
学生结合初中语文课本中杨振宁的《邓稼先》和本册历史课本《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的相关内容来感受邓稼先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生通过中国农民朴素的语言:“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以及2001年荣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技奖和2004年被CCTV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首来感受“杂交水稻之父”的人格魅力。
学生讨论并发表感想
学生课堂回答,或者作为拓展延伸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并动手制作手抄报,或者抒写感想、启示。
通过学生身边的新闻媒体导入新课,增加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大致了解本课学习任务。
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通过视频资料可以直观的感受历史,增强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思维进行发散、碰撞,用历史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理解原子弹这个矛盾的统一体。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注重知识点的上下联系。
渲染气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使历史与现实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钢铁行业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ocx VIP
- YY0316-2016模版(安全风险分析资料).doc
- 15万吨丙烯酸精制工艺设计.pdf
- 脱蜡知识培训课件.pptx
- 2025年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党课课件.ppt VIP
- 2024年长期照护师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pdf VIP
- 2025春统编版(2024)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教学计划.docx
- XINJE信捷-XS系列PLCopen标准控制器用户手册【软件篇】(XS Studio)(PS06 20230906 1.2)-2023.9.6.pdf
- 【MOOC】中医与辨证-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docx
- 阳光书院兴义一中小升初语文英语全真模拟仿真试卷1-8(共8套)附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