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_莫言与麦家_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启示录_张淑卿解析.docVIP

鲁迅_莫言与麦家_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启示录_张淑卿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莫言与麦家: 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启示录 张 淑 卿 ( 哈尔滨医科大学 人文学院,哈尔滨 150081) [摘 要]鲁迅小说全译本进入英国主流市场,学术研究的引领作用不容视; 莫言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阐释20世纪中国社会丰厚的历史内涵而荣膺诺奖; 麦家的小说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古典美的翻译风格走红欧美。这些作品的海外传播,提升了世界受众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度。关注并非认同,中国文学被海外受众认同并普遍接受,鲁迅、莫言与麦家的作品传播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作家要确立国际性的宏阔视野,立足本土与民族进行创作,并融入世界文学经典的共同要素; 创造奇特而富有艺术感召力的文学表现形式,使之成为被海外受众认同与接受的媒介和保障; 与海外文艺理论界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构建富有公信力的中国当代文学话语体系; 培养传播对象所在国度本土译者,消除传播过程的时间差和语言差,实现中国文学的落地生根。 [关键词]鲁迅; 莫言; 麦家; 中国文学; 世界受众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及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文学在海外,特别是在英语世界的关注度得以普遍提升。这缘自于: 2009年,以鲁迅小说全译本收入英国“企鹅经典文库”为标志,由学者案头研究进入社会各阶层文学受众; 2012年,莫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的位置; 2014年,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的长篇小说《解密》畅销包括英美在内的 21个国家,在英语世界掀起了“麦家热”,等等。佳绩和喜讯频传,令人振奋!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关注度与影响力正在提升,但并不意味着已获得普遍认同与接受。在美国圣母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 看来,莫言获得诺奖,“决不可因此就断言他国读者必然喜欢中国文学,毕竟反映当下社会生活的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并没有受到普遍欢迎。”究其原因,伦敦大学教授、鲁迅小说全译本译者蓝诗玲( Julia Lovell,又译作朱丽叶?洛维尔) 教授道出了缘由: “译介到海外的中国文学作品大多并非商业出版而属于学术出版,这使得中国文学作品始终被置于学者研究视域而难以走近普通大众。“[1]鉴于此,本文以鲁迅、莫言、麦家作品的海外传播为案例,从时间跨度、译介宗旨、作品内蕴、艺术表现力以及受众阅读心理等方面分析梳理,旨在为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更多地进入主流市场、赢得普遍认同与接受提供借鉴。 一、鲁迅: 历经83年,小说全译本终于经权威媒体出版而走近普通受众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整个20世纪文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因此,译介鲁迅作品,就是向海外传播五四以来的新文学成就,传播文学革命的实绩,是时代使然,也是由鲁迅的艺术造诣所决定的。鲁迅作品的海外传播呈现下述三个特点: 1、循序渐进的阶段性 鲁迅作品的英译,由单篇选译在国内出版或#零打碎敲$散发在英文报刊,到根据文学体裁分门别类在海外出版译文集,再到小说全译本问世,经历了先边缘!再向中心位移,最后进入主流市场这样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由此,学者杨一铎将其划分为译介启蒙期( 1926—1952年)、译研并重渐进期( 1953—1990年) 和以研究为主的多元发展期(1991年—现在)[2]这样三个历史时期。1926年,以美籍华人梁社乾英译、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阿Q正传》为开端,鲁迅作品开始走向英语世界。1953年,以中国留学生陈珍珠在芝加哥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鲁迅的社会思想》为标志,进入了翻译与研究并驾齐驱的渐进期。在这一时期,值得称道的是有着“中西合璧”之美誉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从 1956年至1981 年的 25年时间里,将鲁迅的小说、散文、散文诗、杂文、故事新编、小说史和旧体诗有选择地进行英译,依据体裁结集,由人文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出版。可以说,这些译著,为上世纪90年代之后“多元发展期”汉学家研究鲁迅提供了重要范本; 也为鲁迅作品译著进入主流出版界奠定了基础。正如杨一铎所指出:“以蓝诗玲的全译本由英国出版巨头企鹅出版社出版为标志,鲁迅小说作品实现了首次由外国人全部翻译并向西方进行整体介绍,被收入象征英语世界文学标准的企鹅经典文库也表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旗帜的鲁迅在历经83年之后,终于打开英美主流市场”[2]。而由“企鹅经典文库”出版蓝诗玲的鲁迅小说全译本的时间是2009年[3],这一时间与杨一铎提出的1926年梁社乾首次英译《阿Q正传》是完全吻合的。 2、 英译本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从1926年至1949年,“至少有17位译者英译了鲁迅作品,另有近10人对英译本进行了编辑。这些译者来自美国、英国和中国本土,其身份有记者、作家、大学教授、学生,还有出版社编辑。”[2]新中国成立之前,鲁迅作品英译者如此之多,他们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 (1) 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