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和教化__--__柏拉图教育哲学的一种阐释.pdf

爱欲和教化__--__柏拉图教育哲学的一种阐释.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摘要 教化是对人德性的培养,但现代教育日益把人功能化从而遗忘了 自身的教化功能。我们有必要回到古希腊,重申“知识即美德,重 拾教育的教化功能。在阐明柏拉图教育哲学对人的教化的同时,我们 有必要从对善之理念的形而上学思考转向对爱欲这一人之基本内驱 力的关注,把人从过度理智化中解脱出来,回到生命的本源,以柏拉 图的爱欲述说为基础,看教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本文首先考察在柏拉图对话中对爱欲的描述。苏格拉底从爱若斯 的神话起源谈起,从爱若斯是神与人之间的精灵、是贫乏和丰盈之子 牵引出爱若斯的哲人象征。哲人意识到自身的匮乏与无知,因此终身 渴望丰盈和智慧,以最高的可能性完善自我;同时爱若斯凭美而育。 人们渴望在美中生育以致不朽,凭身体也凭灵魂。凭身体生育是普遍 人性:凭灵魂而育则是谋求灵魂卓越的表征,而爱智慧是爱欲的最高 显现,表现在教育上,就是师生一起爱欲智慧,老师在引导学生爱欲 智慧时实现自身对智慧的爱欲。加之人对不朽的永恒追求,爱欲就是 对美善事物的恒久热望。 既然爱欲是对美善事物的恒久热望,教化就是要激发爱欲以使人 有德性。一方面人们常把欲望当成爱欲,追求凡俗的幸福。这是人之 常情,但却无法体现人对灵魂卓越的追求,因此爱欲需要上升,这是 教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爱欲以欲望为底色,它建基于身体之爱的 生命本源,因此爱欲为教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启迪与引导 爱欲是教化的中心使命。 接下来,论文考察了苏格拉底对阿尔喀比亚德的具体教化过程。 作为教师,苏格拉底的出身决定了他的教化使命,他在对他人的教化 万方数据 过程中实现着自身对智慧的爱欲。即使阿尔喀比亚德天资聪颖,充满 政治爱欲,但苏格拉底并未能使其走上德性教化之路,最终苏格拉底 却以败坏青年罪被处死。这充分彰显了教化的艰难:爱欲只能引导无 法强迫;有天资不代表有德性;灵魂的操练是一生的事业。对阿尔喀 比亚德教化的失败无损于苏格拉底作为伟大教师的形象。因为苏格拉 底作为教师的意义,不仅仅表现在对年轻人实际的爱欲引导过程中, 更表现在苏格拉底以对话行教化的过程之中。 作为教师的苏格拉底不同于独自沉思的自然哲学家,也不同于以 为自己有智慧而把智慧宣示与人的智术师,他终其一生在十字街头以 对话行教化,从常识出发,不断以反讽式的劝勉省察人们认识自我、 爱欲智慧、过美好生活。苏格拉底对母邦的教化是在柏拉图对老师的 回忆中显现的。柏拉图的对话生动再现了老师的形象,他把老师的教 诲带入当下,让教化过程充满了生机。柏拉图对我们的教化充分显现 了他作为哲人教师的审慎;同时柏拉图对话也期待着真正的读者去亲 近它,进行自我教化,在对古希腊所代表的教养性教育的回望中省察 自我,引导我们自身的爱欲。 柏拉图,这位充满爱欲的古典哲人,不仅把爱欲呈现为人身上不 完满性的贫乏信号,同时也把它呈现为生产性的礼物。他探索了存在 于具体的人的爱欲与对善好事物的爱欲之间的张力,并让此张力通过 苏格拉底以对话行教化充满爱欲的一生来显现。师虽逝而教不息。让 我们通过柏拉图的对话,朝向苏格拉底,在自我省察中过美好生活。 关键词:爱欲教化苏格拉底柏拉图 《会饮》 n 万方数据 ABSTRACT Paideiais thecultivationof in也ecourseof ate,while functionalizationofhuman hasbeen in beings,thusself-paideia forgotten

文档评论(0)

bht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