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9卷第 2 期 建 筑 结 构 学 报 Vol29 ,No2
2008年 4 月 Jou rnal of B u ilding Structu re s Ap ril 2008
文章编号 :(2008) 020 132 09
采用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方法
对 RC框架结构推覆分析侧力模式的研究
马千里 , 叶列平 , 陆新征 , 缪志伟
(清华大学 土木工程系 , 北京 100084)
摘要 : 以两个普通六层和十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 ,采用基于纤维模型的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方法得到的层间剪力
位移关系曲线 ,与不同侧力模式的推覆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 ,研究了推覆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 。通过与不同场地的大量地
震记录的弹塑性时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建议采用多种合理的侧力模式进行推覆分析 ,对结构不同楼层的抗震性能进
行全面的评价 ,即均布侧力模式适合于底部楼层的评价 ;考虑高度影响分布力模式适合于结构中部楼层的评价 ;而对结构
上部楼层特别是顶层 ,可以采用 SR SS侧力模式或规范侧力模式进行评价 。分析研究表明 ,采用本文建议的侧力模式进行
推覆分析 ,可在统计意义上可对钢筋混凝土规则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作出偏于安全的估计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纤维模型 ; 推覆分析 ; 逐步增量弹塑性时程分析 ; 层间剪力 位移关系
中图分类号 : TU 375402 文献标识码 : A
Study on lateral load p attern s of pu shover analysis u sing increm ental
dynam ical analysis for RC fram e structures
MA Q ian li, YE L iep ing, LU X inzheng, M IAO Zh iwei
(D ep artm 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singhua Un iversity, B eij ing 100084 , Ch ina)
Ab stract: In th is research , the non linear static p rocedu res w ith different lateral load p attern s were comp ared by u sing
increm ental dynam ical analysis m ethod ba sed on a sixstorey and a tenstorey RC fram e fiber model. For each story of different
fram e s, the interstory shear force vs. drift curves computed by pu shover analysis by u sing different lateral load p attern s and
tim e h istory analysis w ith a serie s of earthquake record s on the design site have been comp ared to give a rational lateral load
p attern of pu shover analysis. F inally, for a whole fram e structure, the lateral load p attern choice was suggested, that i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