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人写诗改变词序语序,固然出于诗歌语言新奇的需要,但更主要的是出于以下需要: 第一,声律的要求。初、盛唐成熟的“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为了符合声律的要求,诗人便不得不在词序安排上作出变通。如晁无咎《临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的王维《终南别业》诗的成句。王诗正作“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第二,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 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其实,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挪前,而“锦官城”移后,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以及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花坠落的景象。 (三)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答话包孕问话 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字。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让读者、观众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2)意象组合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语法意合的特点,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 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又如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 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全用名词意象组合在一起,富有极大的包孕性,写出了两人友谊的深厚。其他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更是如此,这里无须赘言了。 练中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红绣鞋·客况 宋方壶 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①无火拨残星。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②今夜冷。 注 ①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②支吾:也作“枝梧”,本义为“抵拒”,引申为“应付、挨过”。 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解析 考生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句用的是倒装的语言形式;其次要分析倒装的作用,明确倒装主要是为了突出事物的特征,尤其是突出倒装部分事物的特征。 答案 通过语序倒装,强化了“半点灯明”的昏暗情景,与上句构成对仗,且押韵。 (一)读标题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1.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三、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练中悟1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 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 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2)《鹊桥仙·七夕》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 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3)《征人怨》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 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 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6)《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 ②交代了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 10.6 几 何 概 型课件.ppt
-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 10.7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课件.ppt
-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 10.8 二项分布、正态分布及其应用课件.ppt
-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 参 数 方 程课件.ppt
-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ppt
-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 坐标系课件.ppt
-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六)概率与统计的综合问题课件.ppt
-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三)数列的综合应用课件.ppt
-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四)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课件.ppt
- (全国通用)2016高考数学 热点专题突破系列(五)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课件.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古诗鉴赏 专题2真题真练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古诗鉴赏 专题3考点突破 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古诗鉴赏 专题3考点突破 考点2鉴赏诗歌的语言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古诗鉴赏 专题3考点突破 考点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2章古诗鉴赏 专题3考点突破 考点4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代诗文阅读 第3章 名句名篇的识记与默写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诗鉴赏 表达技巧鉴赏题题组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诗鉴赏 思想感情理解、领悟题题组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诗鉴赏 形象鉴赏题题组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ppt
-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 古诗鉴赏 语言赏析题题组训练课件 新人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