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的化学及其生物合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酸的化学及其生物合成.ppt

第四章 核酸及其生物合成 一、核酸通论 二、核酸的结构 三、核酸的理化性质 四、核酸的生物合成 一、核酸通论 核酸的发现和研究简史 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核酸的生物功能 (一)核酸的发现和研究简史 1868--Miescher从脓球发现“核素” 1868年,瑞士的内科医生米歇尔 (Miescher)从外科医院包扎伤口的绷带上的脓细胞核中分离到一种富含磷元素的酸性化合物,将其称为核素(nuclein)。其中的主要成分即现在的DNA; 1928--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 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实验 将肺炎双球菌( R型:无毒性; S型:有毒性)注射到小鼠体内: 1、R型活细菌:小鼠不死亡; 2、S型活细菌:小鼠患败血症亡; 3、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小鼠不死亡; 4、R型活细菌+S型死细菌:小鼠患败血症亡; 格里菲思的结论: R型活细菌 S型活细菌 1944--AVERY 等的肺炎球菌转化实验 Averys greatest discovery occurred in 1944 when he determined that genetic information is contained in the DNA of cells, correcting the times widely held belief that proteins carried a cells genetic information. His work led to extensive research on DNA. 转化:供体细胞的DNA通过一定途径,转入受体细胞,从而使受体细胞的遗传特性发生改变的作用。 1948年,DNA纯化技术使残留的蛋白质减少到只有0.02%。如此高纯度的DNA不仅仍可引起转化,而且转化效率也更高。 1952--赫尔希( HERSHEY) 的噬菌体标记实验 Hershey and Chase found that they had 35S ? remained outside the bacterial cells with the empty viral coats and the 32P ? had entered the cells, infected them, and caused the production of new virus generations.? Therefor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genetic material of the virus is DNA rather than protein. DNA的X射线衍射图 Wilkins及其同事Franklin等制备的高度定向的DNA纤维晶体能够得到精确反映DNA某些结构特征的X 射线衍射图片,其影像表明了DNA结构的螺旋周期性,碱基的空间取向等。这些资料对Watson和Crick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起了关键性作用。 1950—查加夫(CHARGAFF)法则 50年代,Chargaff研究了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组成之后,发现一些共同规律,这些规律现在称为Chargaff法则,其中两点如下: ①?在同一生物内,其DNA分子中的腺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数量相等(A=T);鸟嘌呤与胞嘧啶的数量相等(G=C) ②??同一生物的DNA分子中的嘌呤碱总量与嘧啶碱总量相等(A+G=C+T) 1953—WATSON和CRICK 提出DNA双螺旋模型 在E.Chargaff等人的研究基础上,Watson和Crick根据Wilkins和Franklin的DNA x-射线衍射图及化学分析的结果,于1953年提出了著名的关于DNA的双螺旋(DNA double helix modle)结构的模型。 工作中的WATSON和CRICK 1973 BOYER,COHEN-DNA Cloning This Time magazine cover, Tinkering with Life, and the DNA molecule with the head of a fanged snake : An international controversy arose about potential hazards arising from recombinant DNA research, which some saw as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