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pptVIP

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ppt

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 主讲人:温大历本光头佬 一、清末民初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 (一)关于“民族主义”的论争 清末民初,如何处理国内民族问题是国人关注的重要议题。民族问题成为是这一时期革命派与改良派进行论战的重要内容。双方唇枪舌战,笔墨飞扬,争论激烈。 1、改良派 康有为 康有为受种族观的影响更深,他曾到:“中国只是黄种之国”主张黄种人当然包括满洲人、蒙古人和汉人。不能将他们以种进行划分“满洲种族自黄帝、夏、殷之时就有了,以后其政教礼俗全同化于中华”满洲种族出于夏禹,满洲蒙古皆吾同种,何从别而异之。所谓满汉者,不过如土籍客籍籍贯之异耳” 梁启超 梁启超认为:满人很大程度是已同化于汉人。“满洲人之纯然同化于我者,既有四焉,故以吾所主张,则谓以社会学者所下民族之定义以衡之,彼满洲人实己同化于汉人,而有构成一混同民族之资格也”。认为“吾所主张,则谓满洲与我,不能谓之纯粹之异民族也”。 2、革命派 章炳麟 章炳麟援引匈奴列传,认为上系淳维,出自禹后,夫满洲种族,是曰东胡,西方谓之“通古斯”种,固与匈奴殊类“虽以匈奴言之,彼既大古华厦,永滞不毛,言语、政教、饮食、居处,一切自异于域内,犹得谓之同种也耶?近世种族之辨,以历史民族为界,不以天然民族为界。 通古斯人 汪精卫 汪精卫认为中国属于诸弱小民族被占人口优势的民族征服而被征服民族同化。这是中国长期的历史法则,汉族就是在这样形成的基础上,而满族则违反了这种历史的法则,不仅不同化于汉族,还固守自己的习俗,而强制汉族被同化于满族,这是违反历史法则的态度。 总结 这一时期改良派和革命派争论的焦点其实就在于满汉是否为同一民族的问题。改良派认为“满汉同种”,革命派认为“满汉异族”。 (二)关于改良与革命“排满”的论争 革命和改良在现代化的社会运动中,是互为消长的过程,如果改良的道路能获得社会的支持,革命的力量就会消沉下去;如果改良的道路难以获得成效,革命就会蔓延。面对中国的政治前途问题,国人围绕改良和革命、排满两种方案进行了争论。 1、改良派 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反对共和革命,认为革命要重时机,有如四季之革变,其时机自然而然,恰到时处,革命顺乎天还要应时。康有为认为:谈革命者,开口必攻满洲,此为大怪不可解之事。夫以开辟蒙古、新疆、西藏、东三省之大中国,二百年一体相安之政府,发攘夷别种之论以创大难,是岂不可己乎?若夫政治专制之不善,则全由汉、唐、宋、明之旧,而非满洲特制也。今革命者,曰言文明,何至并一国而坐罪株连之;革命者,曰言公里,何至并现成之国别而分别之,是岂不大悖谬哉。 2、革命派 《讨满洲檄》:“…..若自知不直,愿归部落,以为我中华保塞,建州一卫,本尔旧区,其自返于吉林黑龙江之域。若愿留中国者,悉归农牧,一切与齐民等视。惟我政府,箫勺群匿,淳化虫蛾,有回而内向者,怀柔以体,革其旧染,径举租赋,必不使尔有倚轻重。尔若忘我汉德,尔乃盗边,则大选将士,深入尔阻,犁尔庭,扫尔间,遏绝尔种族,幕府则筑尔尸以为京观。” 《同盟会宣言》对其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解释是驱除鞑虏,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己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者,杀无赦!汉人有为满奴以作汉奸者,亦如是! (三)孙中山的民族思想 孙中山对国内民族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辛亥革命前为第一阶段,辛亥革命时期为第二阶段,1919年以后为第三阶段 1、辛亥革命前 1895年10月,孙中山说:“满清以建州贼种入主中国,夺我土地,杀我祖宗,据我子女玉帛。……要之,今日非废灭满清,决不足以光复汉族.”。 1903年12月,孙中山在《敬告同乡书》中说:“夫满洲以东北一游收之野蛮贱种”。 1907年,孙中山在槟榔屿平章会馆演说:“我们现在要脱离奴隶的地位,就应该起来赶掉从外国来的满人,……,恢复我汉室的山河。” 2、辛亥革命时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发布就职演说。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2年2月3日,在致何宗莲电文中指出:“共和民国系结合汉、满、蒙、回、藏五大种族,同谋幸福,更安有苛遇满族之理?国家之事,由全国五族人共组织之。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参议院解除临时大总统职时讲到:“今日中华民国,南北统一,五族一家。” 3、1919年以后 1919年,孙中山指出,“汉族当栖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 1920年11月4日,孙中山演说:“我们中国许多的民族也只要化成一个中华民族,并且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