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宫颈肿瘤王志芳详解.ppt
第二十九章 子宫颈肿瘤 锦州市妇婴医院王志芳 第一节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种癌前病变。 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1、HPV感染 HPV 属DNA病毒,有很多亚型 低危型:6、11、42、43、44 高危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 HPV 感染的几个要素 HPV 感染可以表现为长期的隐性感染。70%女性一生中会感染HPV,而且大多数30岁前妇女会在感染HPV 9-15个月后通过自身免疫把病毒清除掉。 持续感染HPV高危型病毒的妇女则其发生宫颈上皮高度病变的风险增加250倍。 持续感染HPV高危型病毒或与其他致病因素联合作用,是引起并维持CIN病变乃至癌变的必要条件。 2、宫颈组织学特殊性 1.正常宫颈上皮的生理 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 宫颈上皮 宫颈管柱状上皮 宫颈外口为交接部位 原始鳞-柱交接部或鳞柱交界(SCJ)。 转化区 2. 交接部随体内雌激素的水 平变化发生移位。 生理性鳞-柱交接部:移位的SCJ 移行带区的形成机制 鳞状上皮化生 Squamous metaplasia 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大部分被不同程度异型细胞代替。 其特点: 细胞核异型性,核增大深染,核分裂相增多; 细胞极向紊乱至消失。 异型细胞由基底膜以上向表面延伸。 二、病理学诊断和分级 I级 II级 III级 轻度不典型增生 中度不典型增生 重度和原位癌 上皮下1/3层 上皮下1/3~2/3层 占据上皮全层 细胞核增大 核明显增大 核异常增大 核质比例略增大 核质比例增大 显著增大 核染色稍加深 核深染 核染色较深 核分裂相少 核分裂相较多 核分裂相增多 细胞极性保存 细胞极性尚存 无极性 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Ⅰ级) 细胞异型性轻, * 异常增殖细胞位于 上皮层下 l/3, * 中、表层细胞正常 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Ⅱ级) 细胞异型性明显, * 异常增殖细胞限于上皮层的下2/3,未累及表层。 * 基底膜完整 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CIN Ⅲ级) 细胞异型性显著, * 异常增殖细胞扩展 至上皮层的2/3以上 或可达全层。 * 基底膜完整 三、临床表现 常无症状 阴道排液增多 接触性出血 体征:无病灶;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糜烂表现 四、诊断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最简单的辅助检查法。1941年开始用于宫颈癌初筛,为降低其危害作出了具大贡献 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 巴氏分类法: 巴氏Ⅰ级:正常 巴氏Ⅱ级:炎症 巴氏Ⅲ级:可疑癌 巴氏Ⅳ级:高度可疑癌 巴氏Ⅴ级:癌 细胞学ASCUS+高危型HPV DNA(+) LSIL以上者 阴道镜检查 能将子宮颈表面放大4~40倍 可帮助确定可疑病变部位 五、治疗 五、治疗 第二节 子宫颈癌 宫颈癌危险因素研究的历史 1800’s: 与性行为相关 1960’s-80’s: 感染因子 (HSV-2) 1980’s-90’s: 发现HPV与宫颈癌有关 1990‘s-: 被确认为宫颈癌的主要病因 99.7%的宫颈癌都可检测到高危HPV DNA 持续HPV+/HPV-的相对危险比(OR)高达250 归因危险百分比(ARP)超过 95% HPV(-)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 鳞状细胞癌(75-80%) 腺癌(20-25%) 腺鳞癌、神经内分泌癌、未分化癌… 大体病理特点 宫颈浸润癌 外生型:最常见。病灶向外生长。也叫菜花型。 内生型:表面光滑或仅见轻度糜烂,整个宫颈段膨大如桶状。 溃疡型:火山口。 颈管型:癌灶发生在宫颈外口内,隐蔽在宫颈管。 三、转移途径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1. 阴道流血 尤其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 (1) 早期:流血
文档评论(0)